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4日电(成琳、柴海亮)今年冬天,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持续出现了零下四十几摄氏度的奇寒,但刚刚入住新房的棚户区改造户家里却温暖如春,人们喜笑颜开。元旦前夕,记者走进部分棚户区改造户的家里感知他们的冷暖,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林中小城——内蒙古根河市,一个名为“惠泽馨苑”的住宅小区特别引人注目,几十幢六层高的崭新住宅楼整齐排列,楼间设有花坛和健身器材。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个新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其实它是一个棚户区改造小区,于2010年9月竣工,总面积约为8.5万平方米,涉及1656户。
记者敲门走进“惠泽馨苑”A区9号楼3单元302室,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主人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好里堡林场退休工人马树新。
“我这辈子从未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60岁的马树新在屋子里光着膀子,只穿了一件背心。“我以前住的是‘板夹泥’的平房,要是这么冷的冬天,即使家里生着炉子,我也不敢脱棉衣。”他说。
正说话间,老马的老伴从外面买菜回来。老太太口罩上的白霜进门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屋里屋外温差这么大,我还有点不适应了!”老太太笑着说,“楼房就是好,用的是地暖,有自来水,有卫生间,不用烧柴,到处都亮堂,心里也亮堂!”
“惠泽馨苑”A区9号楼2单元201室是林业职工李春荣的家,因为屋里太热,李家干脆把地暖关了。年轻的女主人刘桂芝告诉记者,她曾经搬过两次家,住的都是“板夹泥”的平房,“这回真是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了!”
李春荣的新家约有47平方米,进行了精装修,风格温馨。窗台上的5盆花卉生机盎然,其中迎春花正含苞待放。
“棚户区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是咱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刘桂芝说。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乌尔旗汉林业局职工李洪艳一家在2009年就从“板夹泥”平房搬进了棚户区改造小区里的新楼房。她的女儿因为有了自己单独的书房兼卧室而高兴;她的婆婆则看着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一个劲地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满归林业局棚户区改造工地,记者看到,作为棚改平房工程,一座座砖瓦结构的平房已拔地而起。一群改造入迁户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
一位姓张的退休职工说:“工程开工后,我几乎每天都来工地转一转,我对工程质量很满意,承建单位把它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真正体现了‘好事要办好’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书记张学勤介绍,2008年该局在国家棚户区改造工程未实施前就自筹资金3500万元,对1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进行了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出台后,该局规划用3年时间对9.8万户、49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7万户、近10万人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