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长三角探索为新市民构建全新精神生活和社区文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月20日电(记者 方益波、张展鹏)从过去房屋不能上市交易,到每户拥有多套城镇房产,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很多农民因此一夜暴富。但是围绕“房产”发生的城市化,却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于生活方式,失地农民出现了精神空虚等新问题。如何在城乡一体化大潮中为新市民构建全新的精神生活和社区文化,长三角各地政府想了不少新招。

    在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区,按人均50平方米(独生子女算双份)的面积标准安置失地农民。每户失地农民自己住一套,一般还有一两套用于出租。农民们当起了房东,房租获益丰厚,财产性收入迅速增加。

    生活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但是这些人的城市化并没有完全跟上。一些农民在新房里养起了鸡鸭;一些房东不愁吃穿,也无就业压力,开始过起“提笼遛鸟”的生活;还有的人每天聚众打牌甚至赌博;一些农民的小孩开始不好好读书。

    为了让人的发展也能跟上城市化的脚步,各地想出了很多招数。杭州市江干区出台《关于加强征地和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就业工作若干政策意见》规定,凡参加非正规组织居家就业的妇女,并参加社会保险1年以上,经区劳动保障部门、区妇联认定的,按就业人数给予组织者每年1万元至5万元奖励,给予居家就业的妇女工资额20%的奖励。同时,凡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就读并取得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的,分别给予1000元、1200元、1500元奖励。

    宁波等地采取给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开设“新市民”教育课程等措施,帮助农民适应新生活;还有一些地方尝试打“文化”牌来调适、充实新市民的精神世界,培养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新市民精神。

    “现在站在舞台上,我能表演节目,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原住农村的林赛芬如今已是宁波怡峰社区的文艺骨干。“文化活动天天有,广场演出周周新,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精彩。”她说。

    她所在的宁波北仑区从2006年起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农村文化阳光工程”,196个村的村民全部被纳入“15分钟文化活动圈”。目前,该区已有250多支由5000多名群众组成的业余文艺团队。

 
 
 相关链接
· 北京:发展社区文化 构建温馨家园
· 浙江台州:社区文化俱乐部让民众共享"文化大餐"
· 丰富“社区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成都市社区文化扫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