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辽宁农作物海南育种中心,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玉米育种工作(1月16日摄)。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是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的农业科技试验区。海南省拥有典型热带气候资源和满足动植物周年生长繁殖的优越生态条件,全年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子繁育和生产。农作物“南繁”,就是利用南方温暖的气候条件,把农作物育种材料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冬季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就可加速世代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每年的9月至来年的5月,全国20多个省份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民营科技企业的数千名农业专家、学者,带着他们宝贵的育种材料,来到海南进行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南繁”科研或生产活动。自1959年以来,在全国已推广的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90%左右的品种都经过了海南“南繁”选育。
近年来,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面积呈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制种面积为20.9万亩,2008年上升到24.5万亩,2009年达到26.1万亩以上。目前,海南南繁育制种基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加速器、种子供给的常备库、交流合作的大舞台、科技创新的人才库,并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农业创新能力、保障我国生物与生态安全、缩短我国农作物制种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华社记者 侯建森 摄

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农作物育种试验中心,一名技术员正在实验室内进行育种试验(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在鹤壁市农科院海南玉米育种基地,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正在给玉米套袋(1月16日摄)。他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浚单20将玉米的亩产增加到1064.78公斤,现已覆盖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内蒙等玉米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3000万亩。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在鹤壁市农科院海南玉米育种基地,一名育种技术员正在为玉米喷洒农药(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农作物育种试验中心,一名育种技术员正在研究向日葵品种——新葵5号的生长情况(1月17日摄)。新葵5号的研制成功,使新疆农民能够一年种植两季向日葵,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