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蓝色国土”上的“中国奇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新时期“海上铁人”的郝振山在南海二号钻井平台上指挥作业(1月10日摄)。郝振山从一名普通甲板工成长为中海油南海二号钻井平台经理。21年来,他带领南海二号踏海探油,完成了多项高难度钻井作业。

    这是“蓝色国土”上创造的“中国奇迹”:

    截至2010年12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域年油气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

    这一刻,距离美国打出世界第一口海上钻井过去了114年;距离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起步,过去了半个世纪;距离1982年中国海油成立,尚不足30年。而那一年,中国海上石油产量仅9万吨。

    在历史的坐标中,中国石油工业将记下新的一笔。这是一段石油人不断探索不断赶超的历史,是石油人在中国海域滚滚的波涛中,在大庆油田创造的辉煌中,不懈追求、开拓、创新,重新书写的历史。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惠州21-1油田平台上的环保提示牌(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惠州21-1油田位于风高浪急的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1月10日摄)。2009年9月,惠州油田群遭“巨爵”台风侵袭,部分生产设施受损,被迫暂停生产。经过中海油与各合作伙伴的紧张修复,惠州油田群这个中国海油累计产油最多的油田群于2010年4月全面复产。为中海油2010年实现油气产量突破5000万吨,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是“蓝色国土”上创造的“中国奇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消防员注视着直升机在中国渤海绥中36—1油田采油平台上降落(1月7日摄)。依靠自主研发,海油人攻克了海上稠油注海水强采及长距离海底稠油混输等关键技术。目前渤海稠油产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海上稠油总产量。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这是位于有“中国的波斯湾”之称的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的惠州21-1油田(左图)、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右上图)和南海五号钻井平台(右下图)(1月10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团队被誉为中海油钻井铁军(1月10日摄)。船龄30多年的南海二号足迹遍及中国南海、东海以及东南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钻井奇迹。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这是1月7日在中国渤海上空拍摄的绥中36—1油田海上石油生产设施。依靠自主研发,海油人攻克了海上稠油注海水强采及长距离海底稠油混输等关键技术。目前渤海稠油产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海上稠油总产量。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相关链接
· 蓝色国土的奇迹—中国近海建成海上大庆油田纪实
· 海洋局局长:让“蓝色国土”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 交通运输部部长:爱我蓝色国土 发展海洋经济
· 李国安委员:维护我国“蓝色国土”权益刻不容缓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