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让城乡人民生活充满阳光
――我国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见成效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廖翊)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直接关系民生幸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成为惠及中国城乡广大群众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一串串数据,展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喜人成绩

    这是截至2010年底的最新回眸――

    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点83.1万个,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5.28TB,全国90%的行政村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累积服务人次超过8.9亿;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用户达1280多万户。中央财政对“西新工程”累积投入194.8亿元,西藏、新疆等边缘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广播电视节目译制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

    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基本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近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农家书屋工程已建成农家书屋30多万家,覆盖全国40%以上的自然村,长期困扰农民的读书难、看报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

    五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如期或提前完成“十一五”建设目标。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拓展: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平均接待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50%;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河北“高雅艺术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影响甚广,辽宁以“振兴之歌”“红诗辽宁”为主题的基层文化活动反响热烈,6800余家民营艺术院团,年演出200万场以上,为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群众奉献精神食粮……

    一串串从中国城乡每一个角落汇拢的巨大数据,展示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喜人成绩,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正日渐得到满足!

    一组组画面,记录惠及民众的温暖与欢欣

    这是出现在我国乡村的一组组难忘画面――

    陕西汉中“三八红旗手”李玉娥提及自己何以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时说:感谢文化站送来“及时雨”。当地龙江文化站上门送来科学养猪、猪病防治等科技书籍,让她掌握了科学养猪知识,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并实现规模化养殖。正是这家龙江文化站,早在1997年就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首家万册图书馆,现在藏书超过2万册,文化站组织开展农村致富读书月活动、读好书评选活动,并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宜当地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建筑技术等书籍、资料服务当地农民。

    山东诸城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自筹资金80多万元,采购配置了42台数字放映设备,提前两年完成电影设备由胶片向数字化的转换,使农村电影放映跟上了时代的需要。去年,山东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80万场,覆盖全省90%农村,观众达3.18亿人次。

    “小书院,大关怀”,设在湖南衡南县500多年历史的李祠仙根书院的农家书院,藏书超过万册,村民可以随时来到书院看书休闲,举行书法比赛,古老书院焕发出新的书香与生机;衡南县新闻出版局还把农家书屋建设与庭院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各农家书屋开辟“廉政图书专柜”“廉政书刊广角”,让党纪法纪宣传教育进村入组,淳化世风与民风,被群众誉为“庭院虽小天地宽,千树万树‘廉’花开”。如今,农家书屋成为深受农村欢迎的“致富学堂、文化殿堂、第二课堂”。2011年湖南计划建设农家书屋8000个,申办者超过1.2万个。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同饮一江水。”如今,有着传统友谊的中缅两国读者共处一室,共享阅读快乐。设在中缅边境瑞丽姐告的农家书屋“国门书社”,实行不分国籍,一律免费借阅,解决了长期困扰边境各族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吸引了众多缅甸边民光顾,成为缅甸边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窗口,成为他们学习中国农业科技、现代技术的有益课堂,从文化层面加强了两国间的交流、合作,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传统情谊。“国门书社”自2009年9月建成,一年多来累积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其中缅甸边民及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过往客商占了近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书社”。

    ……

    这一个个镜头,将一串串数据变成一组组鲜活的画面,展示着“惠民”工程的全部内涵和真实意义。

    一个个创新,保障体系健康运转呈现强劲活力

    这一覆盖全国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在建立后如何健康有效、持久强劲运转,使其真正惠及于民?各地政府和管理部门以一个个运作机制创新,使公共文化体系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陕西渭南市借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经验,成功探索出“政府扶持、院团创新、降低成本、推动服务”的新机制,以每场3000元的补贴标准,打造该市秦腔剧团“周末一元剧场”。剧院则创新演员培养、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了剧团的艺术水准,带动商演场次的大幅增加和演出价格的上升,形成剧团发展红火、公益演出热火的良性循环。

    辽宁则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搭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出投入少、见效快、覆盖广、后续维护简便的“辽宁模式”,探索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目前,辽宁省已经建成点播服务点6万多个、点播用户200多万个,覆盖了全省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

    上海创造性地推出“五个一百”活动,每年向全市农家书屋推荐100种沪版重点图书、组织100场农家书屋科技文化讲座、举办“农家书香”征文活动并评选100篇农民读者优秀阅读作品结集出版、评选100名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建立一支由100名青年编辑和机关干部组成的农家书屋“文化导读志愿者”队伍,切实建立农家书屋长效机制,有效发挥农家书屋工程惠民利民的作用。

    湖南严格政策标准,全省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亿元,建成12000多个标准农家书屋,并创新出版物招标采购方式,有针对性地配置图书报刊;同时,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选配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层次、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士,以及一些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退休教师等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并对先进书屋和优秀管理员实行奖励,保证了农家书屋建设的质量。郴州市把农家书屋首先建立在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较好,农民热情高且读书氛围浓的行政村,并将其与新农村建设、全民读书活动、和美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避免了重复建设。衡阳市大力整合资源,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信息资源共享、村级卫生室等工程建设一起推进,成为全省农家书屋工程的样板。

    ……

    我们相信,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增强全民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关链接
· 文化部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答问
· 2011年内蒙古将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 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 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召开
· 内蒙古五年间大幅增加公共文化投入 增幅达227%
· 文化部:村级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薄弱环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