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月27日电(记者 吉哲鹏、李萌)交通中断、电网受损、群众生活告急……2011年新年伊始,在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等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不断,大范围的低温、暴雪、冻雨来势凶猛。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省和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紧急采取行动,广大干部群众在滇东北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力保障民生的行动。
冰雪袭来 滇东北告急
“这几场雪跟2008年的差不多。”日前,站在没过脚踝的雪地里,昭通市彝良县树林彝族苗族乡乡长安天荣说,今年的这次灾害天气过程雨雪量多、积雪深、气温低。
来自昭通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昭阳、鲁甸、大关、威信、镇雄等地持续低温结冰日数最长达22天,鲁甸县最大积雪深度31厘米,刷新该站历史积雪最深纪录。
灾害天气对全市11个县区的农牧林业以及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量农作物受灾,高寒山区的农民将洋芋种储存在室内,并盖上沙土、包谷叶和棉絮,但仍然难以阻挡连日来的低温冰雪侵袭。
截至26日,昭通市因道路结冰累计造成交通中断126公里,累计滞留车辆3.8万辆,滞留人员13.6万人;因覆冰造成昭通电网累计停止供电57条,变电站停运12个;因冰灾通讯线路受损11.83万米,通讯基站受损832个,通讯线杆倒塌225根。
提前谋划 全力保民生
灾害发生后,昭通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云南省的要求,立即部署抗击冰雪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急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合力保障群众的用电、出行安全、食品物资需求。
昭通市交通系统投入冰雪灾害保通资金100余万元,购买融雪剂40多吨,出动各种养护作业车辆190余台次,出动人员1000余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治。公安民警采取抛撒工业用盐、警车引道、宣传冰凌路面驾驶技巧等措施疏堵保通。
昭通电力部门加强重冰区线路特巡,利用冰风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线路,对覆冰严重的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进行直流融冰,对低压配网全面开展人工除冰工作。
商务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对全市各县区的物资储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出现断档现象。同时,各县区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指导受灾群众做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和农作物、人畜防寒防冻工作。
民政部门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应急响应,派出困难群众生活调查组,对群众生活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摸底排查,前期已陆续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2703.87万元,发放捐赠衣物50余万件、棉被5382床、棉衣1255件、大米92.5万公斤、食用油2万公斤、保暖内衣2100套。
抗击冰雪灾害 云南奋战正酣
通过扎实有效的抗灾救灾工作,滇东北冰雪灾区受灾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救助,电力供应有保障,通信畅通,交通运输困难得到缓解并逐步恢复正常。
截至1月25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疏散滞留车辆3.8万辆、滞留司乘人员13.6万人,服务受困群众1.4万人次。电力部门累计完成线路融冰(除冰)2400条,人工除冰2004.123公里,修复变电站12个、倒塌输电塔53基(杆)。通信部门迅速组织人员抢修受损基站线路,向受灾基站发放供电油机,保证了全市的通信畅通。
昭阳、鲁甸、大关三县区民政局在G85高速公路旅客滞留量大的地段设立临时救助点,向滞留的困难群众发放衣服、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资。
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将温暖和爱心送到群众家中。24日,在距离彝良县城近40公里的小草坝乡大桥村委会大厂村小组,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被冰凌压断的树木随处可见。抱着厚实的棉衣、棉被和慰问金,70岁的陈再方老人拉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萍的手,连说谢谢。
保障过冬用煤成为保民生的重要内容。22日,平均海拔2300多米的彝良县树林彝族苗族乡气候寒冷,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在乡政府附近的一处大院里,10多名群众正热火朝天地分装煤炭。“现在乡上发下来的1200多斤煤足够烧一个多月了,感谢政府照顾我们!”孤寡老人朱启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