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莱舟镇蛟湖村灾后重建点,村民余爱珠(右)和家人在新居门前贴春联。
“我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大年三十,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莱舟镇蛟湖村灾后重建点,正在家门口贴春联、挂灯笼的余爱珠和丈夫卢贵山望着自家崭新的三层别墅式小楼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喜悦的心情挂在脸上。
搬进新居过年的余爱珠一家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灾后短短的半年里,自家的新屋就落成了。“在新家过年感觉真好,多亏党和政府的关怀啊!” 余爱珠夫妇一边布置着新家,一边张罗着年夜饭,一家人欢欢喜喜,说说笑笑。
去年6月中下旬,闽北持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引发大面积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南平市128.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8.28亿元。全市因灾倒房、危房、受严重地质灾害威胁需要重建住房的农户共10530户,其中因灾倒房2132户、严重危房2050户、因灾威胁需搬迁6348户。
“在洪水灾害中,仅蛟湖村就有20多幢房屋被毁,是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把我们从危房里及时转移出来。”余爱珠说,“一时间,学校、帐篷成了村民的临时住所,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到灾区,是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让村民渡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开展家园重建工作,当地政府从多方面出台扶持重建优惠政策, 帮助农村住户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如果不是政府出钱出力,帮助我们重建家园,我想都不敢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村的受灾村民又有了新家。”余爱珠说。
“现在好了,我们一家住上了新房,生活、工作都不是问题。”展望来年,余爱珠信心满满:“我老公在附近一家企业打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我在家做些农活,打些零工补贴家用,一年下来家里有三四万元的收入,生活还算不错。虽然建新房花费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几万元,但家里有稳定的收入,借来的这些钱几年也就可以还清了。”
“年夜饭好了,”随着乡村鞭炮声的响起,余爱珠将自己亲手做的一道道富有当地特色的菜肴摆满了一大桌,斟上一杯家酿米酒,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共吃年夜饭,相互祝福,喜迎兔年新春!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月2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莱舟镇蛟湖村灾后重建点,村民余爱珠在新居里做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