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3日电(记者 毛咏)在新疆的“十二五”规划中,热眼词汇都事关民生建设:突出抓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工程,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矿区连片居住改造工程,在就业、扶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月20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居民米吉提·苏莱曼搬进了位于县城中心新建的廉租房,告别了棚户区生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库车县农民库瓦尼帕特也如愿搬进了建有蔬菜大棚和牛圈的“安居富民”房;和田地区洛浦县农民艾则孜也住进配套了天然气、太阳能的新房大院……
这将是“十二五”期间新疆最普遍、也是最温暖的一个生活场景,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将受惠于“安居富民”工程。一批又一批农牧民不仅将告别过去简陋、低矮的土坯老屋,而且由当地政府和援疆省市配套的多样庭院经济还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农民将脱贫有望,致富有路。
按照新疆“十二五”规划,“安居富民”工程将整合农村抗震安居、危房改造等各类建设项目,让150万户农牧民在安居的同时实现致富增收,过上富裕文明的现代生活。与此同时,新疆还将加快连接气源地至县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城镇居民用气问题,并逐步向农村推广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天然气。
“富裕”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尤其是南疆三地州,人多、地少、收入低,帮助南疆地区各族农牧民脱贫成为“十二五”期间新疆要啃下的“硬骨头”。目前,新疆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227万人需要脱贫。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疆要使贫困人口减少100万,并将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目前,南疆三地州正加快修路改水,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组织劳务输出,农民收入已在快速增长,新农村建设在稳步推进。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明说:“新疆将在未来10年内,抓好优质林果1000万亩,继续培育优质畜牧业。同时还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素质,到2020年争取使贫困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近年来,新疆扶贫开发已累计解决了257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统计数据,2010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642.67元,同比增长19.6%,比全国平均增速快4.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一。
几年前,和田县农民托乎逊一家还在为生计发愁,如今他靠政府支持的一个织地毯架已经发展壮大成拥有两个织毯车间的小型地毯厂,一年地毯收入就已经达到10万元。
和田是中国手工羊毛地毯的故乡,目前,新疆的第一个地毯专项规划《和田地区手工羊毛地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个规划总投资4.16亿元,小到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大到龙头企业的扶持、专业地毯网站建设都有详细的措施和计划,力争通过5年努力,将和田手工羊毛地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民生产业。
赵国明告诉记者,扶贫办已经购买了1.9万多台地毯架免费赠送给当地贫困户发展手工地毯产业,这项计划将涉及1.98万户,3.4万人将从中直接受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任光华非常认可这个项目的潜力:“和田手工羊毛地毯纯属手工艺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畜牧业、轻工业、纺织业、旅游业等,产业链延伸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