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陈恃雷 刘畅)记者24日从外交部了解到,我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截至北京时间2月24日7时,已有4600多名我人员撤离利比亚,在我相关驻外使领馆协助下回国或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
其中我4000余人已于北京时间24日上午7时乘坐我驻希腊使馆租用的两艘大型邮轮离开利比亚,前往希腊克里特岛,预计北京时间24日20时左右抵达。我驻希腊使馆已在当地准备接护、安置。
我400多人经陆路撤至埃及,驻埃及使馆已成功接应并妥善安置,部分人员已乘机回国。另10人已随保加利亚政府飞机赴保,经转机于24日抵达北京。
我国首架民航包机经雅典中转,已于北京时间24日上午抵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由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随机抵达并已开展工作。第二架包机正飞往开罗。
外交部表示,利比亚安全局势依然紧张,通讯时断时续,撤离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各有关部门和驻外使领馆将继续密切配合,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做好撤离工作,全力保护我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国家利益。
跨越半个利比亚的撤离行动
——372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成功入境埃及
新华社埃及萨鲁姆2月24日电(记者 冯康)“我们一路上经历了十多道武装人员的关卡,能撤到埃及真是太幸运了,安全回到祖国是我们最大的愿望。”23日晚,在利比亚工作的中水建设集团项目经理刘玉飞从利比亚经萨鲁姆口岸进入埃及边境后见到前来迎接的使馆工作人员发出了由衷的慨叹。他的这番话代表了与他一同撤离的300多名中国公民的心声。
在利比亚政局持续动荡之际,位于埃及与利比亚边境的萨鲁姆陆路口岸23日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在数以万计、不分昼夜地从利比亚涌向两国边境的撤离人群中,372名中国公民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协助下,成功入境埃及。
这是第二批经萨鲁姆口岸进入埃及的中国公民,他们均为在利比亚开展业务的中建集团、中水建设集团等中资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这些同胞当天上午从利比亚班加西附近的麦尔季出发,历经6个多小时、跨越近600公里,终于在日落时分到达萨鲁姆口岸。
萨鲁姆陆路口岸横卧在广袤无垠的利比亚沙漠上,一条细长的沙漠公路横穿口岸,将两国连接起来。利比亚安全形势出现危机后,这个两国边境最主要的陆路口岸迎来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潮,包括数十万在利比亚的埃及侨民、劳工和其他国籍人员纷纷涌向这个口岸,给埃及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办理入境手续极为缓慢。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工作人员几天来多次与埃及内政部相关部门进行交涉,要求埃方对中国公民入境手续特事特办并派专人负责。他们的努力在23日终有成效,埃方当晚专门辟出一个厅为中国公民办理手续,效率明显加快。
从利比亚撤离的同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纷纷倾诉了自己的遭遇。中建集团职员刘新宇说,所在企业和个人财产几乎都被洗劫一空,由于利比亚对外通讯中断,和国内失去联系已达一周之久,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看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心里就踏实多了。河北籍建筑工人高顺强说:“我们终于从苦难中逃过来了,现在感觉心里舒坦多了。”他说自己所有财物都被烧掉了,甚至连衣服都不够穿。
中水建设集团为保证所有女职工都以更稳妥的方式从班加西港乘船离开利比亚,留下来走这条横穿半个利比亚陆路的全是男职工。年轻的赵振环说,陆路更加艰苦,他和女友分开撤离,彼此都牵挂着对方,公司还有很多双职工夫妻也都如此。
中国使馆工作人员早就在当地准备好近30辆大巴以接运撤离人员入境。经过若干小时办理入境手续,这批同胞终于在午夜时分登上开往埃及首都开罗的大巴,并将在24日晚些时候从开罗国际机场登机回国。刘新宇说:“看到大使馆组织得这么有效,我们都很感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经过埃及边防军队的检验放行,载有372名同胞的8辆大客车于24日凌晨4时正式踏上开往开罗的公路。没有了枪声,没有了袭击,相信这是他们一周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40名从利比亚撤至埃及的中国公民安全抵达上海
新华社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周琳 贾远琨)继上午43名首批从利比亚撤至埃及亚历山大的中国公民到达北京后,14时许,40名同批撤离的中国公民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的航班QR888安全抵达上海。
据介绍,本次航班于埃及当地时间23日17时许从亚历山大机场起飞,经停多哈后,于北京时间24日14时许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4时25分左右,这批人员陆续在专有通道办理边检入境手续。
来自山东临沂的谢广福第一个办理完入境手续。他说:“那边的情况很危急,有人会闯进家里,拿着刀和枪抵住我们要抢东西。到了埃及大使馆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安全了。” >>>详细内容
已有982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通过陆路撤至突尼斯
新华社快讯:新华社记者从突尼斯和利比亚边界拉斯杰比尔口岸报道,从23日23时59分至24日5时20分,共有982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西部通过陆路撤至突尼斯。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