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7日电(记者林超、于嘉、邹俭朴)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新近提供的消息,自2000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加大了对草原生态治理的力度,内蒙古草原面积总量比本世纪初增加了1300万亩,草原生态退化趋缓、局部好转。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内蒙古草原总面积为11.38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为9.57亿亩,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300万亩和1400万亩,改变了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草原面积持续减少的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纪大才说,内蒙古草原面积的增加与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息息相关,禁牧、休牧、轮牧等草原保护措施及退牧还草、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使草原生态逐渐恢复。同时,草场承包到户等政策有效调动了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据统计,目前内蒙古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草原面积7.81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资54亿余元,已落实草原所有权面积9.8亿亩,承包草原面积8.7亿亩,涉及牧民156.6万人。
除了草原面积增加外,内蒙古草原的产草量和草群盖度较2001年均有所提高,其中,年产552亿公斤干草的草原生产能力,比本世纪初提高4.79%;近3年草群盖度平均为37%,提高近7%,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产草量持续增加,草群盖度增速明显。
经过10年来草原保护与建设措施的实施,据估测,内蒙古有30%以上的退化草地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有近1亿亩轻度退化草场得到了有效恢复。
“内蒙古草原资源数量呈增加趋势,草原生态正处于退化趋缓、局部好转的恢复起步阶段。” 纪大才说,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草原质量有所下降,全区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