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李运强、朱峰)没有管理员,不交管理费用,每人每月花费不足20元……在河北省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在这里居住的24位老人过上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低成本农村互助养老生活。
从2008年开始,肥乡县结合农村实际,尊重传统习惯,探索新型农村养老工作模式,当年8月在前屯村创建了第一家“互助幸福院”。
“刚建院时,有些群众不理解,认为建不起来,建成了也没人住。”前屯村党支部书记蔡清洋告诉记者,但后来人们接受了这种养老方式,申请的人越来越多。
蔡清洋说,费用低,又有年纪相仿的人交往,老人之间又能相互照顾,子女无后顾之忧,这种互助服务是前屯互助幸福院的最大特点。
“住在这里和在家花费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这些老人可以凑在一块自己做饭,开展娱乐活动,心里乐呵。”正在和老姐妹们打牌的76岁的吴付琴说。
前屯村互助幸福院利用一排废弃的教室建成,院内有健身器材、盆栽花草,院南边有自留的半亩小菜园,屋内干净整洁。时下,虽然外面冷气逼人,但室内有空调,十分温暖。
目前,肥乡县的6家互助幸福院均由村集体出资建设,免费供老人居住,水、电、暖设施及使用费、调料、食用油由集体提供,入住老人生活所需的吃、穿、衣等由子女负担,自带米面,每月花费不足20元。
目前肥乡县已出台财政优惠政策,在全县推广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60家互助幸福院,解决5000名“五保”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