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2日电(记者 齐雷杰)河北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率已达到94%,并被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教育惠民和公平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然而,仍有个别城中村、城郊村对就读当地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违规乱收费,今后河北教育部门将严肃查处这种行为。
记者1日从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河北城市(含县镇)中小学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总人数达19万余人,其中大多数在公办学校就读。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农民工实际居住情况划定义务教育服务学区或定点学校,经教育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镇公办学校须无条件接收,并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政府按当地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标准,向接收学生的公办学校拨付办学经费。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多收费行为已得到遏制。
记者了解到,城中村、城郊村因租房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在当地就近入学。去年河北查处了几起城中村、城郊村干部对就读当地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违规乱收费行为。个别村干部认为,外来务工人员不是本村成员,其子女在村里学校就读应该出钱。针对这种错误观念,河北省副省长龙庄伟表示,就读任何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应被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得多收费、乱收费,违者将被查处。学生在流入地建立学籍并完成义务教育后,还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