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4日电(记者 郭远明)去年以来,南昌市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选派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到村庄、社区开展“民情夜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帮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暖民心。
初春的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村民在紧张备耕。鼎湖镇花园村村支书熊汗珉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全村的水田终于能种上双季稻。”由于年久失修,花园村的水渠渗漏严重,农田经常断水,不少农田被迫改种一季稻。去年12月14日晚上,定点到这个村的南昌市、县党员干部来村里进行“民情夜访”,获知这一情况。数天后,安义县水利部门到村里征求意见,最终由政府补助5万多元,施工修渠。花园村村民说:“党员干部‘民情夜访’干了实事!现在水渠已用‘U’形水泥槽修复完毕,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农田断水了。”
2010年11月份,南昌市启动“万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活动,从市、县区、乡镇和街道选派了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到1157个村和445个社区开展“民情夜访”,利用夜晚闲暇时光,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南昌市青云谱区是南昌市最早开展“民情夜访”的县区。2007年4月,青云谱区正式推出“民情夜访”制度,包括区委书记在内的主要领导,以及区直机关“一把手”分别与46个社区建立定点联系,约定每周三晚上到挂点的社区接受群众来访,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青云谱区统计,持续三年多时间的坚持和完善,全区“民情夜访”共接待群众8840人,筹集资金超过1亿元,解决问题2220件。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南昌市委借鉴推广青云谱区“民情夜访”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民情夜访’促和谐”活动。南昌市规定,每位市领导一月一次、县区领导一旬一次、乡镇和街道领导一周一次进行“民情夜访”,并成立以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5个督察组,到各村庄社区检查,确保“民情夜访”活动落到实处。
为了方便群众参与,南昌市进一步规范开展“民情夜访”的流程。在每个村委会、社区制作公示栏,标明接访领导的单位、职务和电话;发放接访联系卡,建立接访台账,公布接访的办结情况;接访形式除定点接访外,还要求有重点约访、主动家访、定期回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解决办法和期限。
截至目前,南昌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走访群众近40万人次,接访群众7.6万人次,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4.2万件。近日,南昌市委决定将原定开展100天的“民情夜访”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坚持下去,使之制度化、经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