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新使命 迎接新挑战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 罗宇凡、史竞男、王宇、郑晓奕、罗沙、舒静、崔静)根据会议日程安排,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4日分组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在驻地宾馆对两份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协商议政:“成就很大,体会很深”
2010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考验着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水平。在重大自然灾害的面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旧持续的挑战下,人民政协同心同德、脚踏实地,通过一次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就很大,体会很深。”在农业界的分组审议中,王金祥委员感慨地说,“去年我们关于海洋经济的调研成果和建议,体现在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感到很骄傲。”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来自经济界的丁仲篪委员说,去年立案的5300件提案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所发挥的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履职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委员意识。”对于报告中提出的“五个必须”,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于振文委员感触颇多,“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就要不断地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
“报告不仅总结了人民政协的巨大成就,更对我们的履职提出了新的要求。”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委员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增加提案的可行性、操作性,在提案调研上更多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群策群力。
凝心聚力:“以人为本、履职为民”
“办利民惠民之事、献富民安民之策。”河南绿色中原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委员在审议发言中着重提到了报告中的这两句话。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始终秉承的理念。在过去的一年中,有1700多份委员的提案围绕民生展开。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的鼓励和引导之下,政协工作围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等重点民生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提出了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共享等意见建议。人民政协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很多都体现在了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中。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样是每个委员积极履职的重要方向。文艺界委员杨力舟说,“报告中充分反映了政协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我们干的是实事,老百姓也都看在眼里,报告是鼓舞人心的。”
来自香港的林建岳委员在分组审议中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继续为民生奔走,为国富、为民富建言和努力。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贾幼陵委员说,报告将民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再次提高,在今后的一年里,人民政协要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要重视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提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建议,为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生矛盾作出自己的努力。
面向未来:“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是今年政协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分组审议报告的过程中,如何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人民政协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2011年,要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献计出力。落到科技工作的实处,推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型产业是一个关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沈文庆委员在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面对‘十二五’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陈世强表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协委员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多提具体的意见,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
对人民政协新一年的工作部署,社科界委员王秀红认为,报告从六个方面对今年的工作做了设想,同样是从六个方面对委员提出了要求。“作为政协委员,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协委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多地调查社情民意,参政议政,完成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
“人民政协要增强机遇意识,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朱燕来委员说,“十二五”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作为政协委员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参政议政,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