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疆:重建天山南北好牧场 给牛羊"定编""定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3日电(记者关俏俏、赵春晖)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今年起将对5.4亿亩草原进行合理规划,通过给牛羊“定编”“定岗”来合理核定现有草原载畜量,从而缓解日益加剧的草畜矛盾,重建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天山南北好牧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总畜牧师赵新春说,所谓“定编”就是大幅度减少自然放牧的畜群数量、确立合理利用草原的理想载畜量;在“定编”的同时再给部分牛羊“定岗”,对转移出天然草场的牲畜进行圈养舍饲,种植饲草、饲料,发展农区畜牧业。

    赵新春说,根据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核定的基数,这5.4亿亩草原还可享受中央财政安排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每亩6元的草畜平衡补助。

    近年来,新疆在“靠天养畜”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由于各地加快畜牧业发展,农、牧区牲畜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天然草地不可避免地出现“超载过牧”现象。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可利用草场7.2亿亩。为了挽救草原生态,自今年起,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134亿元,在新疆等我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照国家核定的基数,新疆将有1.5亿亩草原可享受禁牧补助,5.4亿亩草原可享受草畜平衡补助,每年可获得补助资金近20亿元,平均每个牧民可获得1380元。

新疆为牛羊吹响“集结号”加快培育新型牧场主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3日电(记者关俏俏、赵春晖)为改变国内最大牧区牛羊肉却不能完全自给的窘境,新疆决定借助游牧民定居工程,培育出一批新型“牧场主”,加快规模化养殖,为散养的牛羊吹响“集结号”。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民生建设年”规划,自治区畜牧部门承诺,从今年起将投入补助资金超过9000万元,帮助定居牧民建设200个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实行标准化集中养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新疆平均每个牧民家庭只有几十头(只)牛羊,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家庭不到牧民总户数的十分之一。由于传统的散养模式效益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新疆牛羊肉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新疆是全国最大的牧区之一,去年牛羊肉产量超过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而当地居民大都有食用牛、羊肉的习惯,尤其以食用鲜活羊肉为主,现有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要从周边省区调进大量牛羊肉。

 
 
 相关链接
· 新疆力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大力提高建制覆盖面
· 新疆淘汰煤炭落后产能 5年内单井年产规模45万吨
· 新疆新增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500亿吨 居全国第三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