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搜救: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通讯:不放弃最后一线生命希望
——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搜救行动

    新华社日本大船渡3月15日电(记者张小军 蓝建中 徐力宇)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周敏举起高尔夫球杆重重一击,打碎了一辆被海啸掀翻的蓝色吉普车侧窗,搜索车中散发浓重臭味的原因——在日本震后搜救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运用一切办法,争取哪怕一点挽救生命的机会。

    中国国际救援队最有力的三件传统武器是声波探测仪、光学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这三种工具主要用于震后救援,在可能留下逃生空间的倒塌建筑内,发现生命迹象。

    然而,此次灾难造成严重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大船渡灾区为例,特殊的地形加剧了海啸破坏:海岸前矗立一座矮山,海啸来临时大浪绕过矮山,以更快速度冲上海岸,接着浪头又对海岸进行反复冲刷。而当地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巨大冲击下纷纷粉碎。由于可供幸存者躲避的空间很少,救援队的利器也降低了效力。

    为了克服困难,队员们集思广益。高尔夫球杆就是救援队找到的一种“新式武器”。

    大船渡灾区散布着大量遭海啸掀翻的汽车。打开这些汽车车窗以拯救生命并不容易。救援队员注意到,当地很容易找到高尔夫球杆,而这正是搜寻汽车内幸存者的好工具。

    救援队还总结了两个搜索优先原则。首席医疗官彭碧波说:“当地人介绍有失踪和死亡人员的地区,我们优先搜索;海啸时海水最高处以上的房屋残部,优先搜索。这些都可以保证我们第一时间搜索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废墟。”

    由于供水短缺,救援队员在抵达大船渡后只能“三不洗”。救援队副领队陈庆开说:“为了节约宝贵的水,队员们在抵达灾区后没有洗过脸,没有洗过脚,也没刷过牙。”

    由于日本大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发展日益严重,随救援队提供外联服务的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石泽毅说:“到达重灾区大船渡工作,我一直没敢对在南京退休的父母说,怕老人担忧。”

    大船渡当地环境阴湿,夜间气温较低,常有余震发生。在记者撰写稿件的约一小时里,震感强烈的余震发生了两次。同时,傍晚的小雨已变成细细的雪花,睡在帐篷中的救援队员们又要度过一个寒冷的夜晚。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岩手县展开第二天救援活动

    新华社日本岩手县3月15日电(报道员 程巍 记者 张雅诗)中国国际救援队15日在日本地震重灾区岩手县展开第二天的救援活动。

    当地时间上午7时,救援队来到岩手县大船渡市一处灾情严重的地区,并在这里展开搜排工作,寻找幸存者和下落不明者。 >>>详细阅读

   3月14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在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准备展开救援工作。来自中国的救援队当地时间13日抵达日本受灾严重的岩手县大船渡市,并于14日清晨7点从集合营地出发,与日本当地救援队一起展开搜救工作。这是地震发生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活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大船渡市靠近海滨,遭受地震和海啸双重袭击,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地震灾区积极展开救援活动

    新华社日本岩手县3月14日电(报道员 程巍 记者 张雅诗)中国国际救援队14日清晨从日本岩手县集合营地出发,与日本救援队一起展开搜救等震后救援活动。这是震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行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岩手县展开第二天救援活动
· 86名在日华人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向国内报平安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从新西兰凯旋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日本地震灾区积极展开救援活动
· 图表: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的历次国际救援行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