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17日电(记者徐旭忠)经专家考查评审和公示,重庆市申报的“公园大渡口”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成功申报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大渡口区委书记刘本荣介绍,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西部,因上世纪60年代服务大型钢铁厂而设立,长期处于城郊型、基地型城区状态,基础设施欠账多,城市功能配套差,生态环境污染重,被称为“钢城”“灰城”,“污染、落后、偏远”是外界对大渡口区的记忆。2004年以来,大渡口区着眼于生态、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抓住重庆钢铁厂“环保搬迁”的发展机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突出公园特色,打造生态文化之区、生活品质之城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宜居为特色的新型城市建设,将城市作为一座公园打造,建设“公园大渡口”。
经过6年建设,大渡口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环境更加优美,更加适合人居。据了解,目前已建成城市公园9个、文化广场9个,社区公园40余个,建成区绿地率5年增加了一倍,绿化覆盖面积增加了91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了1.3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平方米,增加2.5倍。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环境的改善,使得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环境是生产力。”据刘本荣介绍,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生态低碳型企业入驻,目前已有10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世界500强企业到大渡口投资兴业,投资总额在200多亿元。
2010年,重庆市以“公园大渡口、山水宜居城”为主题,申报我国城市管理最高荣誉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和专家考查评估,“公园大渡口”项目成功申报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