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战盈江——成都军区部队云南盈江抗震救灾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3月18日电(记者刘永华、朱映涛)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里氏5.8级地震。

    成都军区紧急启动抢险救灾应急机制,240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赶赴灾区。截至目前,已成功救出被埋人员35人,转运救治伤员3200余人,疏散转移群众9700余人,防疫消毒11万平方米,排除险情600余处,拆除危房600余间,抢运物资1000余吨,搭建帐篷2000余顶。

    出兵

    成都军区作战指挥大厅内,一幅大比例云南地图上,几条醒目的红箭头直指盈江。

    灾情就是命令,出兵,出兵!无形的电波指引着一支支部队向着灾区,风驰电掣。

    震后2分钟,边防某团三营副政治教导员魏嘉带领战士冲出营门,从倒塌的房屋中刨出一位老人。在送老人往医院途中,官兵们又接连救出4名受伤群众。

    震后7分钟,盈江县人武部副部长兼军事科科长刘静带人循着大街上传来的呼救声一路搜救,从废墟中救出2名重伤员。

    震后12分钟,德宏军分区司令员龚平带领第一梯队150名官兵紧急出发。

    震后约40分钟,德宏军分区所属临近灾区的陇川、梁河、芒市、瑞丽等县市人武部应急民兵集结完毕,奔赴灾区。

    驻滇某师500余名官兵刚刚从战斗了3天3夜的保山市隆阳区西山森林火灾现场撤出,当晚抵达灾区。官兵们睁大布满血丝的双眼,连夜在全城展开搜救。

    云南省唯一一支地震专业救援队伍——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地震救援队,长途机动千余公里,于次日凌晨抵达灾区。

    一下车,官兵们就分头奔向几个重灾点,用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反复探查每一处倒塌房屋的每一条缝隙。“绝不能放过一丝希望!”工兵团副团长陈代荣说。

    11日下午,成都军区副参谋长苏巍带领军区盈江抗震救灾前进指挥协调组,搭乘空军两架运-8运输机,载着成都军区连夜为灾区筹措的医药、食品、帐篷、被装等4大类54个品种的16吨救援物资,抵达盈江。

    臂戴红十字袖章,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和军区疾控中心派出的医护人员,分别搭乘汽车、民航和空军运输机,多路挺进。

    队伍还在路上,专家们就开始不停地用电话联系灾区医院,了解伤员情况。地震当晚,医疗队来到梁河县人民医院,与当地医护人员一道,诊治盈江转运到这里的52名地震重伤员。第二天,昆明总医院骨科专家丁晶、潘险峰就连续为10多名急重伤员做了手术。

    灾区条件有限,3名重症伤员情况危急,医疗队迅速上报,安排伤员搭乘空军运输机于11日晚间顺利转运昆明,进入昆明总医院治疗。

    鏖战

    一身身迷彩,是震后盈江最亮丽的风景。

    12日一大早,驻滇某师参谋长杨猛带领40名官兵走进了县国土资源局。

    原来4层高的办公楼被挤压成3层。残垣断壁下面,压埋着当地8000多宗重要地籍资料。由于危险性较大,当地领导请求部队支援。

    “把任务交给我们,就是对部队的信任。”杨猛对官兵们说。

    头戴钢盔,身挂对讲机,官兵们4人一组,进入危楼轮流作业。一袋袋卷宗,被从废墟下挖出、装袋、运走。

    突然,余震发生,墙面上的沙石碎砖“哗哗”下落,杨猛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几秒钟后,地面恢复了平静,官兵安然无恙。

    连续两天的奋战后,全部被埋资料安全转移。

    “今天11时前,必须将救灾物资送到飞勐村。”12日6时许,一道紧急命令传到瑞丽市人武部官兵手中。

    飞勐村坐落在离县城20多公里的“猴头崖”,地势陡峭。地震后,村里20多户傈僳族和景颇族群众失去了房屋。虽然部队官兵很快在村头搭起了帐篷,安置好了群众。但由于大部分生活物资都还被埋在废墟里,随时面临断炊的危险。救灾指挥部得知后,果断决定:派民兵突击队送粮上山!

    不顾头天连续奋战了27个小时后的劳累,40名队员背上大米、面条、食用油和衣被等物资,翻山越岭向飞勐村进发。

    途中下起雨来,眼看自己背包里的面条就要被淋湿了,政工科科长李魁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迷彩服盖在背包上。11时许,运粮队到达飞勐村。老早就站在村口等待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官兵们身上大都只穿着湿漉漉的衬衣,而背上的粮食却被迷彩服遮得严严实实。

    进村入户、排危除险。在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子弟兵陆续出现在平原镇、弄璋镇、太平镇、盈江农场等重灾区的22个受灾点上。

    看着黑夜中,在微弱的手电筒光照下忙碌的战士,贺哈村村民蔡文东激动地说:“这几天,我们就没有睡上过一个安稳觉,看到了你们,我们才算安下心来。”

    由于村里大部房屋坍塌,400多名傣族村民几天来只能在临时搭的简易帐篷里安身。

    14日零时许,民政部下发的首批帐篷刚刚运抵灾区,驻滇某师的68名官兵就急忙扛着37顶帐篷,赶到村里来了。

    “能早一天让村里的群众住上帐篷,我们也早一天心安。”官兵们说。

    自从来了子弟兵,“有困难,找部队”,就成为灾区群众的流行语。

    “房子垮得太凶,装钱的柜子埋得太深,请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县城大街上,珠宝店老板杜本龙一把拉住了路过的工兵团官兵。

    “抢救群众财产同样是我们的职责。”官兵们立刻从车上抬下凿岩机、液压剪切钳,在钢筋、碎石和水泥柱纵横叠压的废墟里一寸一寸地开凿着通道。

    这一天,工兵团官兵为受灾群众抢救出118万余元的财物,其中现金40余万元。

    奉献

    缕缕炊烟,在盈河广场上空慢慢升起。

    几天来,驻滇某师出动了6台野战炊事车,在盈河广场上设立了热食保障点,为安置在这里的1800多名受灾群众免费服务。

    冒着正午灼热的阳光,官兵们蒸饭、切菜、炒菜,挥汗如雨。

    长长的队伍里,就有在盈江定居的缅甸籍妇女队牙一家人。地震后,她们一家暂时住在临时安置点。队牙说:“家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全靠解放军在全心全意帮助我们!”

    从县城到乡村,子弟兵的关怀无处不在。

    昆明总医院巡回医疗队又一次来到了平原镇拉勐寨。傣族村民孔佳丽,拉着护士长张燕的手,忍不住哭出声来。灾害给当地一些群众造成了心理阴影,队员们在给乡亲们治病的同时,也耐心抚慰着乡亲们的心。

    从到达灾区的第二天起,医疗队多次走进受灾严重的关纯村、姐满村、拉勐寨等6个村寨,医治群众2000多人。

    拆除危房、搭设帐篷、运救命粮、巡回诊治……一个个任务,无不饱含着子弟兵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14日上午,在盈江县蓝天幼儿园门前草坪上,一个面色憔悴、满眼血丝的老兵正搭设着帐篷。

    一位路过的景颇族大婶,停下来,好心地说:“老班长,你的手都磨破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这个“老班长”是县人武部部长邝云亮。今年已经被上级确定转业的邝云亮,地震发生后,乘车12个小时赶回灾区,身先士卒,带领官兵抢救、转移群众560余人,搬运、发放救灾物资上百吨,为群众搭建帐篷230多顶。

    为了人民,子弟兵奉献出赤诚,而人民则回报以深情。

    拉勐寨的群众从自家地里砍来甘蔗,要送给村里抢险的官兵。可一连送了三次,都被退了回来。群众不干了,拦住来视察部队的成都军区副参谋长苏巍,恳请将军一定要松这个口。

    德宏州委书记赵金也劝苏巍,好多村里的群众都向他反映,部队不肯吃村里群众做的饭,宁愿自己喝凉水、啃干粮。

    “这次救灾,我们部队有纪律,尊重群众的民族习俗,不喝群众一口水、不吃群众一顿饭、不拿群众一个鸡蛋,不随意进出宗教活动场所。”苏巍诚恳地说。

 
 
 相关链接
· 民政部回应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救灾帐篷短缺问题
· 地震局发布3月10日云南盈江5.8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 大盈江堤坝除险修复方案完成 修复工作3日内启动
· 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安置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