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体育基本建设经费要主要用于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播发时间: 2011-03-23 16:47:02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吴霞 罗争光)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3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群众体育大会上表示,各级体育部门要努力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财政预算,体育基本建设经费要主要用于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刘鹏说,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民健身计划》启动之年,各级体育部门要继续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将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财政预算,以得到规划性保障和经费保障。各级体育部门的体育基本建设经费要主要用于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并向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倾斜,重点在尚没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刘鹏介绍说,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各类体育场地超过100万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6万多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余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近3500个,“雪炭工程”400多个,各类体育公园、体育广场、户外营地共600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使用率逐步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如何达到1.5平方米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 罗争光 吴霞)根据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以下简称《全民健身计划》),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如何实现这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3日在上海召开的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详细解读。
政府推动 财政支持
截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体育场地面积已超过100万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6万多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余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近3500个,“雪炭工程”400多个,各类体育公园、体育广场、户外营地共6000余个。
根据《全民建设计划》对于群众体育健身场地面积的要求,各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要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刘鹏表示,需要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发挥地方政府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作用,通过积极的财政支持改善群众健身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挥财政支持力度方面,《全民健身计划》已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依照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也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中央财政还将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全民健身计划》还要求各地政府部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体育健身设施,并提供相应优惠举措。
刘鹏指出,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须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建立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机制,适时对《全民健身计划》及各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贯彻落实《条例》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增加对《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
缩小差距 促均等化
“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计划》中提出的今后五年总体目标任务。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育部门将正视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基础和条件差距,使公共体育资源向落后地区倾斜,以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
“各级体育部门的体育基本建设经费,应主要用于建设城乡基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并向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倾斜,重点在尚没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刘鹏说。
刘鹏还表示,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各级体育部门要客观分析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政策引导更加合理地配置公共体育资源,“使公共体育资源向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和基层倾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此外,还要建立起有利于保障供给、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放资源 提高利用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开始逐步向公众开放。然而因为安全、管理和物耗等问题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比例较低,校方开放的积极性也不高。
《全民健身计划》则明确提出,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
刘鹏认为,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是拓展公共体育运动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上海为例,“十一五”期间上海全市80%的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而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争取85%的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且进一步增加开放时间。
未来五年全民健身如何“达标”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吴霞、罗争光)“100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群众体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如何实现这些数字?23日,在此间举行的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进行了权威解读。
退役运动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军”
根据《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将达到10万人以上。
刘鹏当日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将通过职业转换期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方式,培养更多的退役运动员成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群众体育来培养更多的各级各类体育人才,特别是要注重培养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和群众体育骨干人才,同时也注重储备青少年体育人才;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优秀人才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回报社会,带动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健身,营造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
以上海为例,每万人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5名。上海体育局局长李毓毅称,“十二五”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配比将提高到每万人18名,“他们可以为老百姓日常健身作指导、咨询,辅导大家通过体育锻炼预防疾病,并组织相关健身活动”。
公共健身基础设施防“暗角”
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我国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出台的《计划》,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全民健身公共设施的“暗角”中,注重了城乡之间,发达与非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布局。
《计划》除了要求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之外,还要求各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刘鹏表示,从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的现有条件看,无论是总体面积要求还是基层的设施布局情况,尤其是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现状,都表明要实现“十二五”的建设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体育场馆需向公众敞开大门
《计划》要求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刘鹏表示,要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要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是拓展公共体育运动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