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26日电(记者张兴军、林嵬)黄河防总与流域水调机构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在保证防凌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实现确保引黄灌区抗旱用水、确保引黄济津用水、确保引黄入冀用水。
黄河防总提供的长期径流预报显示,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合计来水364.2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少24%。由于来水偏枯,用水量大,骨干水库蓄水明显减少。
黄委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下称黄委水调局)局长张柏山介绍,在水源紧张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发生秋冬春连旱,抗旱用水量大;同时天津、河北两地首次实施多线路应急调水,调水量也随之增大,多重因素叠加作用,形成枯水年的用水高峰,使得流域用水形势空前复杂。
经过多次会商,黄河防总适时加大龙羊峡、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跨越3000多公里远距离为小浪底水库补水,通过水库的联合调度,筹集抗旱用水和应急调水水源。
黄委水调局水调处副处长可素娟说:“在水资源高度紧缺的情况下,每立方水都力争做到物尽其用。在这方面,黄河下游枯水调度模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所谓枯水调度模型其实是黄河水调系统的一套数学模型,通过滚动计算下游各断面流量,对小浪底水库下达相应指令,以实现水资源的精确调度、实时调度。在输入相关数据后,该模型3分钟左右即可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技术支持,我们最终节约出6亿多立方的抗旱水源,按照下游每亩50立方的灌溉定额,可以多浇灌1200万亩的土地。”张柏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