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北京、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和沈阳军区预备役给水工程团赴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抗旱打井分队官兵,不畏艰难,连续奋战,至3月31日,已成功打井105眼,可解决3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20余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去冬今春,我国华北、黄淮8省和辽宁省朝阳地区持续干旱,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心系旱区群众,对抗旱保丰收、保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地方政府提出的支援需求,按照军委、总部命令指示,北京、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和沈阳军区预备役给水工程团迅速行动,共出动官兵1135人、钻井机21部,分赴旱情严重的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三门峡市、洛阳市,河北省涉县和辽宁省朝阳地区,计划为当地打深水井272眼。
部队执行抗旱打井任务地区,普遍地质状况复杂,作业难度大。北京、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装备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精心勘查侦测水源,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及时调整改进操作工艺,仅1个多月时间,2个团分别打井65眼、37眼。沈阳军区预备役给水工程团针对人员少、装备老旧的情况,合理编组,充分挖掘现有装备潜力,科学组织施工作业,仅12天就成功打出1眼深水井。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赴河北涉县打井分队克服地质结构复杂、作业工程量大、地下极度贫水等困难,经过30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成功打出一眼深170米、日出水2640吨的深水井,创造了这一地区多年从未成功打出深水井的先例,结束了周边4个村3000多名群众长期靠拉水和蓄集雨水饮用的历史。
部队野外打井作业,转场频繁,条件艰苦,多数官兵住在帐篷,风餐露宿。2月下旬,正值山东、河南打井任务区降雪,北京、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官兵顶风冒雪、浑身泥水,仍坚持施工作业,充分展示了部队过硬的军政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3月的辽西地区天气仍然很冷,夜间温度降至零下10摄氏度,打井官兵白天穿着被泥水打湿的衣服作业,晚上在单布帐篷内住宿,在严寒艰苦面前始终保持着旺盛斗志。部队打井任务区群众主动为官兵腾住房,送水果蔬菜,自发慰问部队。每当成井出水时,当地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扶老携幼涌向打井点位,庆祝打井成功。许多群众激动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