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桂林4月11日电(记者熊红明)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世界最美河流”桂林漓江的鱼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4月11日上午,农业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桂林举行珠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29.2万尾漓江甲鱼、黄颡鱼、鲣鱼、鲤鱼鱼苗,被600多名中外人士投放进漓江中,希望能够给这条美丽河流带来更多生机。
从今年4月1日12时起,我国开始对珠江流域首次实施为期2个月的禁渔。被誉为“世界最美河流”的漓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黄金水道,作为珠江水系的重要支流,漓江中曾经生活140多种淡水鱼类。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和过度捕捞,漓江鱼类资源呈现衰退趋势,长鳍鲤、漓江鳜等一些珍稀鱼类濒临灭绝。
桂林市副市长蒋炳穗介绍,为保护漓江水生物资源,桂林市自2007年以来累计向漓江投放各种鱼苗共1280万尾,并在漓江桂林市区河段建立了全长4.8公里的永久性禁渔区,漓江国际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前期工作也正在紧张进行。今年3月,桂林市在漓江流域展开大规模整治非法捕鱼行动,共清理收缴地笼网3600多条,全市823艘渔船全部封停靠岸,政府在禁渔期将对渔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