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三论学习杨善洲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世界,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楷模。
杨善洲的事迹催人泪下,业绩极不平凡。他在担任领导职务时抓农业兴科教,改善民生;退休后上荒山植树造林,造福社会。他用满腔热情和执著追求实践入党誓言,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淡泊名利、两袖清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党的优秀分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情怀,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权力观为政。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用好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成败、人民利益得失。杨善洲为官几十年,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对待权力的为政标杆。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带领群众闯出一片事业的新天地,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杨善洲在困难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退休后仍然投身绿化荒山,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杨善洲令人敬佩,在于他始终坚持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才能不断增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杨善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种树书记”“农民书记”,是因为他视百姓为亲人,宁可自家清贫,也要掏钱为困难群众添置衣物、买种子、买牲口,朴素的行为背后流淌的是大爱的甘泉,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理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杨善洲精神弥足珍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守理想信念,艰苦奋斗不松劲,是杨善洲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广大党员干部成就事业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前景无比广阔,但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要像杨善洲那样在岗认真做事,离岗也不褪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始终同群众同甘共苦,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实现人生价值,才能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做纯粹的、高尚的好党员好干部。名利对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始终都是一种重要考验,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财富观,像杨善洲那样“不能光想着自己、光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才能抵御住各种诱惑,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以杨善洲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像他那样为政、干事、做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