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知识产权是未来创富工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27日 06时59分   来源:新华社

知识产权是未来创富工具
——专访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署长张锦辉 

    新华社香港4月26日电(刘惠迪 王晓洁)初来香港的人,都会惊讶于这块弹丸之地在版权保护方面的强烈意识:大街小巷里找不到售卖盗版光盘、盗版书的地方;在内地能够观看的一些视频网页、在香港会因版权问题无法打开;进电影院前,服务人员也会明确告诉观众不可录像。

    “香港的知识产权管理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的典范”,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刚刚上任两周的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署长张锦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讲述了香港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香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874年,香港便成立了商标注册处,比英国还早。版权保护制度也有了90多年的历史,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正式成立。

    立法完备是香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一大特色。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立法局相继通过了《专利条例》、《版权条例》、《注册外观设计条例》,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本地化。

    多部门联动也是香港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宝”。知识产权署与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渔农署、海关都进行密切合作,以便将知识产权的保护渗入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

    为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香港早在1997年起就推行“中学探访计划”,为学生介绍知识产权常识,近年还推出反盗版的海报设计比赛、短片比赛以及一系列讲座、论坛活动。

    “知识产权署现在的客户大多是专利代理人等法律界的人士,但我们是希望将知识产权意识推广到企业、学校。”张锦辉说,人们不仅要保护知识产权,还要懂得利用知识产权。去年11月,知识产权署还针对中小企业举办“知识资本管理:企业创富增值新趋势”研讨会,帮助企业厘清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张锦辉介绍说,香港还不断加强与内地开展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香港和泛珠三角地区已经建成知识产权互通平台,每年都举行定期会议和交流活动。

    不仅如此,张锦辉认为,香港在与内地加强切磋合作的同时,也应该更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利用香港在外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使香港成为一个世界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带动相关的融资、会计等领域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

    在张锦辉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是未来的创富之道。“现在我们处在知识产权经济时代,而不单纯是知识经济或者创新经济”,张锦辉说,“如果知识没有好好保护,可以用来随便分享,就没有价值。”他认为,目前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将各种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是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以前,大家以为知识产权就是商标、专利。但现在,我希望能推动知识产权市场的开发,从而带动商业发展。现在很多商学院较多关注的还是有形资产,但无形资产往往更能创造价值”,张锦辉认为,让公众以及商业机构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当前以及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新课题、新挑战,张锦辉表示“任重而道远”。  

 
 
 相关链接
· 林业新品保护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已基本形成
· 辽宁省六成知识产权案件一审得到调解撤诉处理
· 知识产权局第六次举办开放日活动 田力普等出席
·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全文)
· 各地举行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