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人民日报5月4日社论:用奋斗为民族赢得新光荣
——庆祝“五四”青年节
一切着眼未来的民族,都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将节日的祝贺寄予全国各族各界青年,也把殷切的期待赠与亿万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
作为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五四”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更蕴藏着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三点希望,既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待,更从时代视野和国家未来的高度,指出了当代青年的发展方向。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年的奋斗,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救亡图存到矢志复兴,回首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在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和发展进步中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青春乐章。实践充分证明,青年始终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奋斗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创造永恒的青春、书写不朽的篇章。
从旧中国的风雨飘摇到新中国的举足轻重,在青年的奋斗与奉献中,社会主义中国以迅疾的脚步融入世界发展潮流,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然而,历史的成就并不意味着一路坦途,相反,社会的发展始终与风险挑战相伴。处在关键时刻的中国,必须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当代青年来说,不断从时代赋予的使命中寻找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成就事业、实现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胡锦涛总书记的三点希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必由之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只有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青年才能在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从而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青年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实现理想与现实的激情碰撞,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中获得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只有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青年才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青年者,国家之魂”。未来要靠青年去创造,历史要靠青年去书写。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当代青年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更加辉煌的业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美好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5月3日,沈阳126中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主题活动,该校800余名共青团员在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传承五四精神,争做薪火传人。新华社发 张文魁 摄
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日前揭晓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 李菲)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日前决定,授予马金永等25名同志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东湾勘探项目队等2个青年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详细阅读
新华社评论员:让青春为祖国绽放
——献给“五四”青年节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五四”青年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和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成为中国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0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中国人民仍未挣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几年后,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爆发,激发了全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