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时评:"援建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财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汶川地震三周年·新华时评)有一种奉献叫“援建”

    新华社成都5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 苑坚)汶川地震灾区从“山河破碎”到“面貌一新”,三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10万援建大军用无私奉献树起的又一座丰碑,必将被灾区乃至全国人民永远铭记。

    在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加快灾区恢复重建”的号令下,19个援建省市以最快速度启动实施重建项目,优先恢复重建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真心关爱,不讲条件,在项目、资金方面优先考虑。按照和谐援建、科学援建、务实援建的要求,派出精兵强将投入艰苦卓绝的重建之中,为灾区重生奠定坚实基础,使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势得到集中体现。

    这是援建者爱的升华。在援建者眼里,只有工期没有假期,只有胜利没有名利。正是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才生发出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援建故事:山东援建干部崔学选“牺牲我一人、换来万家乐”,把生命献给北川;江苏江阴援建者把名字绣上工作服以便遇难时好识别……他们不辱使命,争创一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用“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书写着对灾区人民的奉献与真情,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辉。

    “援建精神”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国人,催人奋进。凝聚着奉献、和谐、科学、务实、创新、感恩的“援建精神”,再一次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它将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以全世界惊叹的中华民族合力,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援建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财富,不仅激励灾区人民勇踏新征程,也必将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行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5月9日,在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竹园镇,几名志愿者在援建的安居房工地劳动。四川汶川大地震近3年来,地震灾区的重建牵动着社会各界。当日,来自香港迪斯尼乐园、国际公益组织“仁人家园”等单位的志愿者再次来到重灾区青川县,参与到当地灾民安置小区建设的施工中,为灾区群众早日住进新居添砖加瓦。 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四川省国家灾后重建规划完工九成 9月底全面完成

    4月2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召开重灾市州灾后恢复重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3月底,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纳入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18个对口支援省市确定的3880个项目已全数开工,建成3430个,占88.5%,对口支援完成投资692.9亿元,占90%。预计在今年9月底,四川将全面完成地震灾后重建。 >>>详细内容

灾区重建:成都以统筹城乡思路推进灾后重建纪实

    新华社成都4月24日电(记者 陈健)灾难,必将在历史的进步中得以补偿。仅仅三年,当我们再度来到成都,来到这个汶川地震灾区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曾经山河破碎之地,已涅槃重生,在更高的起点上扬帆起航。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那一幕幕当惊世界殊的重建奇迹,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详细内容

 
 
 相关链接
· 国家图书馆都江堰灾区文化援建活动举行
· 香港援建四川地震灾区部分项目工程竣工典礼举行
· 四川省:巩固扩大援建成果 深化川苏交流合作
· 北京对口援建青海玉树83个项目2011年将全部开工
· 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项目今年竣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