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西藏积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等单位在拉萨市林周县甘曲湿地启动“高原绿色希望工程”——湿地保护计划(2010年9月27日摄)。

    西藏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敏感。这里星罗棋布地分布着由冰川形成的天然湖泊和江河,一些江河成为中国乃至南亚地区的重要江河源头,因此西藏被冠以“亚洲水塔”和“世界气候调节器”。过去5年,西藏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超过100亿元。西藏环保部门争取了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专项资金用于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藏加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西藏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经达到了41.26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区国土面积的34.3%,已建立了47个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效益显著,从拉萨到泽当,拉萨到日喀则沿江建立的防护林体系,保护了沿江数万亩的农田和草地。西藏还积极开展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国家总投资达155亿元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已落实投资25亿元,3大类10项工程得到全面实施。西藏自治区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藏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栖息地、156万公顷的原始森林、150万公顷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90%以上的自然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西藏的大部分森林、江河、湖泊、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较好保护;大多数湖泊仍处于原生状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几只黑颈鹤在羊卓雍错湖畔嬉戏(2009年8月16日摄)。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黑颈鹤数量有所增加。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藏西北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野驴(2010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西藏纳木错的草原美丽如画(2005年6月6日摄)。新华社发

    西藏自治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放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隼(2010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相关链接
· 西藏在搞好发展的同时也确保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新闻办介绍西藏和平解放60年发展情况及成就
· 西藏“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育民生
· 西藏经济发展“三大亮点”迎来“十二五”开门红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