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发展”、“两繁荣”,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的话掷地有声。
长白山下,黑土地上,文化百花园里花争艳、香正浓。
增动力 添活力 强实力
实改、深改、巧改才给力
“4年前,歌舞团都快要黄了,如今又红起来了。”回首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吉林歌舞剧院集团歌舞团团长刘春梅感慨不已。转企改制后,歌舞团先后排出了30多台大型晚会,今年初推出的原创大型歌舞《长白神韵》一炮打响,市场火爆。
“我们始终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建设的动力,靠改革破难题、促发展、增效益。”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说。
“改到深处是产权”。原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属的82户独立法人单位相继剥离出来,组建了吉林出版集团,实行了资产授权经营,完成了政企分开,并在全国出版业中率先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
“改到难处是人员”。吉林出版集团成立伊始即启动干部体制改革。经营者一律取消干部身份,实行无级别聘用,民主评议、竞争上岗。
“以实力论英雄”。吉林打破地域和行政级次限制,由吉林市歌舞团牵头整合吉林省歌舞团和东方大剧院,成立吉林歌舞剧院集团。集团内部按照市场机制分配,演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收入也上来了。
吉林坚持把改革与整合、改革与扶持、改革与建设、改革与人才有机结合,培育形成了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省广电网络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7个省属文化企业集团。2010年,吉林省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全省共有104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
进市场 出精品 增效益
骨干文化企业活力迸发
汶川大地震3周年之际,长影集团投资拍摄的电影《大太阳》在全国公映。影片感人至深,许多观众走出影院依然眼含泪花。
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曾一度陷入低谷。“不改革就是等死”,长影集团在我国电影企业中第一个彻底完成转企改革。改制后的长影从电影相关产业做起:在电视台建起长影频道、创建长影世纪城主题公园、发展影视旅游、开办影视教育。长影就此走出低谷一路爬坡,从改制前亏损3000万元到现在每年盈利3000万元,创作和产业发展实现双突破。长影还跨区域发展,在海南建设电影主题公园,实现了由地方企业向全国企业的历史性跨越。
吉林动漫集团成立一年多,便以灵活的体制和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取得丰硕成果:下属的铭诺公司成为中国动漫100强之一,初步建立起吉林省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功举办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涌现出《白山神》、《少林海宝》等一批动漫原创精品。
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连续14年走进央视春晚,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海世博会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等重点大型演出活动。去年演出300场,收入3570万元。
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 精心培育
文化产业争做支柱产业
日前,长春净月文化产业发展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净月潭已由单纯的旅游产业向未来更侧重于文化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我们鼓励全市的文化产业向净月集聚,争取2015年净月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占长春半壁江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对净月的未来信心满怀。
在抓存量改革整合的同时,吉林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着力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新路子。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对文化企业在注册登记、财政税收、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吉林在全省范围内明确提出了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一体化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谋划以长白山保护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以长春、吉林、集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集聚区……
“深入挖掘吉林历史文化资源,加快传统文化资源‘物化’、‘活化’进程,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文化含量。”吉林省文化厅厅长林君说。
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吉林全省GDP比重达到4.9%。吉林确定“十二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汇聚人才 多出产品 改善设施
为群众奉献更多的精神食粮
“培养一批人、留住一批人、回来一批人、引进一批人”。这是吉林省独特的文化人才集聚机制,全省涌现了一批文化企业家、文化经纪人,培养和发掘了一批优秀的作家、编导、演员,有力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吉林省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改善文化民生,落实文化惠民。2008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共有27项重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省演艺中心、省文学艺术中心、“二人转”博物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已列入“十二五”规划。
针对中小城市群众看电影难的实际,吉林加大对中小城市影院建设的扶持力度,省广电局选择白城市、东丰县作为试点,省委宣传部专门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了1600多万元的社会资金进行投资。
农民富了,更期盼精神文化享受。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自主创造农村文化大院,蔚然成风。吉林已有文化大院4800多个。
每逢传统节日,吉林省直和各地专业文艺院团放弃休息,每年送戏下乡3000余场,覆盖600多个乡镇和40%以上的村屯。
春到长白百花艳,为有源头活水来。放眼吉林大地,文化大繁荣的春天正烂漫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