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有需要 红旗处处飘
——各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组织建设
新华社石家庄5月30日电(记者杨守勇、李鹏翔、梁书斌)针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力量薄弱甚至缺失的现状,一年来,河北武安市新峰企业集团把党组织和工会进行整合,探索建立了“党工部”制度,并统筹企业相对松散的青年和妇女工作,实现了机构、人员和效果的统一,协助解决了企业劳资关系等诸多难题,树立了党组织的权威力量。
像新峰集团一样,近年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新途径,党建跟着群众需要走,跟着党员流动走,跟着产业发展走。无处不在的党组织和党员,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力争实现“时代有需要,红旗处处飘”。
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到哪里
今年春节过后,湖北通城县五里镇左港村党员李美霞想去东莞打工,她按照《通城县流动党组织分布图》上的电话,拨通了通城驻东莞流动党支部的电话请求帮助。支部书记胡绪东想方设法帮她联系到瀛通国际电子东莞公司,解决了她的工作难题,并使她就近加入了党组织。
像李美霞一样,许多通城农民工根据这本“红色地图”及时和驻地流动党组织联系,或寻求帮助,或递交入党申请书。目前,通城已有近千名流动党员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去年有38人在他乡入党。
有12万人长年在外务工的通城县,2002年以来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先后建立了3个流动党总支、26个党支部和56个党小组。他们将流动党组织名称、驻地、联系人和电话等,以地图形式印制成《通城县流动党组织分布图》,采取行前赠送、寄送等方式分发给外出党员。
党员走出去,组织建设跟上来。近年来,城乡外出务工党员、高校暂未就业毕业生、退伍军人党员等日益增多。这些人流动性强,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给党建工作带来新课题。各地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形式,为流出党员异地“建家”,为流入党员本地“安家”。
重庆市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探索流动党员通过互联网转接组织关系、通过手机短信缴纳党费的新办法。重庆市财政每年还划拨300万元左右的流动党员专项工作经费。目前重庆市已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600余个,全市90%以上的流动党员已纳入不同形式的管理。
就业帮扶、困难协调、沟通交流……党支部就是流动党员在外的“家”。各地通过一系列新探索,创新了基层组织建设形式,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正在形成。
群众哪里有困难,党组织就在哪里出现
河北省曲阳县大赤涧、魏古庄村,不仅经济发展落后,各种矛盾还挺多,群众意见特别大。然而,邻村小涧村却是个“又红又好”的先进村。
曲阳县提出“强村带弱村、因地制宜联村建立党支部”后,三村整合,成立了新赤涧村党总支,由小涧村支部书记魏国强任总支书记。在新党总支领导下,投资200多万元的新民居建设正式启动。“两个弱村新民居改造节省的土地,能复耕的复耕,不能复耕的将扩大种猪养殖场建设,村民不用交钱年年分红。”魏国强说,党总支的任务就是带动两个弱村共同富裕。
曲阳所在的保定市去年对6229个村进行两次拉网式检查,将468个村列入后进村,通过“跨村联建党支部”等模式现在已转化近400个。
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新形势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党建新载体、新途径,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首创“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的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以党建促和谐,建立500多个楼栋党小组,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组织网格。3500名党员志愿者行动在社区,成为关爱空巢老人的贴心人、助人为乐的带头人、社区安全的信息员、和谐文化的宣传员。社区党组织对居民有求必应,居民对党组织一呼百应。在百步亭社区,许多居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七十不回头,永远跟党走”,居民施金林70岁生日那天,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跟到哪里
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哈尔滨市道里区依托爱建商会等90家会员单位,整合商圈5家骨干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全市首家地区商圈党委。
商圈党委成立后,先后开展了商圈党建促经济发展文化节、商圈升级专家论坛等活动,塑造商会企业诚信经营新形象,发挥商会党委政治核心和服务保障作用。同时,商会党委聘请了3名有影响力的企业主党员为党建指导员,深入企业现身说法,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
目前,“商圈党建”硕果显现,全区有12名企业主提出入党申请,9家企业申请成立企业党组织,27名“口袋党员”亮出身份。
近年来,城市新兴产业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农村合作社、协会迅猛发展,产业延伸日趋细化……各地不断创新党组织建设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把党员嵌在产业中,将党建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党心凝聚民心,以党员发展带动产业发展。
在河北,跨村跨区域在最基层的农业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是引领农民走向富裕的一大法宝。高碑店市农民技术协会是个集研发、繁育、推广、服务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合作组织。成立初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尤其在产业链条个别环节上存在不少薄弱点,阻碍发展。他们打破以往支部只能建在行政村的界限,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条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还破解了农村发展党员难的难题。现在已有6000多名农户参加协会。
广西梧州推出“党支部+科技特派员”模式,选用并培育了一大批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科技型、创业型党员人才,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性互动。
哈尔滨市南岗区在120个重点项目中,探索实践“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的新模式,在全区建立“项目指挥部-街道(乡镇)-社区(村屯)”三级党组织服务网络,通过党组织和群众双层监督的方式,畅通监管渠道,使项目建设成为“和谐、阳光、透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