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专家: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2日   来源:科技日报

    6月10日,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李文华当选为主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论是实际的保护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看中国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跟我说,在这个领域里,中国是‘老大哥’,国外还处在教他怎么干的阶段。”

    2005年,全球有五种传统农耕模式成为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其中包括中国浙江青田县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那时,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在这个领域几乎都是从零起步。没有核心,没有领袖,没有组织,没有团队,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年,青田县的一位副县长拜会国际代表。当他见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佛兰克博士时,问道:“国外是怎样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些什么经验?”佛兰克摊开双手:“不知道,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成功的经验。”

    然而,在6年的时间里,许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模式、相关办法等不断从中国产出,相关研究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中国也因此而成为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最多的国家,在16席中占有4席。

    2006年6月10日,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研究,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还特别成立了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李文华院士担任主任。

    李文华说,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濒危的。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的农耕系统。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个农耕系统丢失了,那就会丢失一大片。一个系统的丢失比一个生物物种的丢失更可怕。“当然,我们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保护农耕系统中的合理内核,因为它能存在几千年,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李文华强调,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上,中国做得越好,越会成为世界的经验。外国人学中国的经验,不是要某一项农业技术,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对系统和模式的研究应更深入一步。“我们总说中国要走向世界,其实走向世界就是要在每个研究领域把工作做得最好。”(记者 李大庆)

 
 
 相关链接
· 我国新增两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