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未来教育家从这里走出
——记北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李江涛)木铎悠悠,毕业歌声再次唱起。17日,北京师范大学为2007级470余名首届免费师范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服务祖国教育事业的征程。
四年前,他们与“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一个约定。四年后,他们带着光荣和梦想,秉持信念和希望,去履行这个“最美丽”的约定;四年前,他们进入北师大深造,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待遇。他们身上,承载着改变中西部地区教育落后面貌的重任。四年后,他们中已经有98%以上签约基层学校,其中九成是去中西部地区。去基层、去中西部执教,成为他们无悔的选择。
“我们有坚定的从教理想”
由于是首届免费师范生,曾有不少同学对国家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产生过困惑。
四年来,北师大将教师职业信念教育与教师职业养成贯穿免费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从他们入学之初开始,学校各方面就积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内涵和意义,从校领导、各职能部处,到任课教师、辅导员,都自觉承担起政策宣传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
新学期开学,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坐在教室里,有的人流泪,在纸上写着字;有的人微笑,在口中念着一些名字——这是学校首批免费师范生的入学教育心理课,课程的主题是“感恩”。学校针对教师职业特点,推出了师范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类似这样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特色课程还有很多。学校从2007年初便精心制定了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确定了学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即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研究型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为培养未来教育家,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在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共投入600万元,主攻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截至目前,北师大有29门国家级精品课、3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120门校级精品课为免费师范生教学计划内课程。
“山区人民的好教师”马宪华来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来了……20余位重点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走进北师大的课堂,他们深情讲述自己的从教经历,畅谈教育经验,对师范生们进行贴心的职业指导和耐心的职业理想教育,坚定了师范生们在基层教育岗位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教育学部免费师范生覃汉明由衷地说:“经过老师们的教导,我感受到强烈的使命感,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我们要担当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我们有过硬的教学技能”
北师大化学学院免费师范生苏少钦谈到学校为他们提供的远程见习新模式时说:“在宿舍里轻点鼠标,就能看到特级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实录,有20多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可供我们观摩学习,我觉得很方便、很受益。”
这是北师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见习平台。平台“课程资源中心”可帮助免费师范生开阔眼界,全面熟悉中小学教学内容,也可为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范例和素材。
此外,远程互动平台也是教育见习与实习平台的“重头戏”,实现了北师大与实践基地学校“点对点”的视频交互。目前,已在北师大附属中学以及西藏、新疆、广西三地的三所中学安装了远程互动系统。
“西藏达孜县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在北京的教室里同步观看,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在线向老师咨询。既不打扰老师们的正常教学,也可以在自己的教室里进行讨论。”参与过远程同步视频听课的北师大数学学院免费师范生吴琳琳说:“感觉太生动了,就跟在课堂上一模一样。”
学校还建立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心”,免费师范生可自由使用专门配给他们的数字媒体采集、制作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数字摄像机、数码相机、数字录音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高端电子设备,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集、制作教学资源。这些工具一方面可提高师范生对媒体采集、制作设备的使用水平,强化了其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北师大把北师大一附中、二附中、实验中学等三所附中整合为“教育实践与教师发展校外基地”。这些学校都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免费师范生去那里开展教育见习和实习,接受到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学校还组织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源地中小学,参与模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
“我们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新时代的师范生,要具备国际性的教育理念和全球化的教育视野;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学生的宽广眼界,教师自身必须有着宽阔的眼光。
顺应时代要求,北师大打造了全新的特色培养方案:“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它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
参加过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文学院免费师范生刘慧颇有收获地说:“哈佛大学名师费尔南多·雷默斯教授的全英文课程,让我发现了教育学的独特魅力。”雷默斯教授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教育学者,他是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邀请的第一批国外知名教授。
2010年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教室里,一副东方人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何文娟,经过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海外学习计划的受益者,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美国交换生生活。
如今已学成归来的何文娟感慨道:“只有老师站得更高,学生才能望得更远,希望我的学生拥有一颗不会被地域和现状所局限的心,大胆放飞青春的梦想,追寻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在未来教育家的成长道路上,北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将不畏艰难,努力跋涉。人们期待着他们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般,将先进教育理念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