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个税法修正案草案维持初审稿将起征点提至3000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何雨欣 崔清新)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二次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维持一审稿中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每月3000元不变。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中,将现行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000元。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全国人大财经委等部门除了向各地和有关部门等机构征求意见外,还通过中国人大网,邀请专家和社会公众代表征求意见。有些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专家和地方、部门对草案的规定表示赞成;有些建议再适当提高或者针对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的起征点;也有些建议适当降低。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27日在向常委会作关于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指出,经综合分析研究上述意见,考虑到草案的减除费用标准是在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以及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比重进行测算基础上确定的,也考虑到这次减除费用标准的调整,要与已确定的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和分类相结合以及增加直接税比重等税制改革的要求相衔接,建议维持起征点每月3000元的规定。

    “对于征集到的意见中多数网民要求再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意见,经分析认为其主要是希望进一步降低纳税人中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建议结合适当调整税率结构予以解决。”洪虎指出。

全国人大建议适时全面修改个税法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何雨欣、崔清新)全国人大法律委27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建议,考虑到本次国务院提出的修正案主要是对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和个税税率结构的调整,对其他内容可抓紧研究,适时全面修改个税法。

    全国人大法律委表示,在常委会审议和征求各方面对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意见过程中,有些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专家和地方、部门还提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扶养人口、教育、医疗等费用支出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抓紧研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考虑到加快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税制这一改革目标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全国人大法律委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落实。

    根据有些建议提出加强对高收入人群个税的征收管理,全国人大法律委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税收信息收集管理,依法严格征管,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工作。

从5%到3%: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再度减轻较低收入人群税负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崔清新、何雨欣)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在草案一审稿的基础上,二审稿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以进一步降低较低收入人群税负。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中,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税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对级距作了调整,其中,第1级税率为5%,其所对应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不超过1500元。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27日在向常委会作关于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时指出:“有些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专家和地方、部门建议将第1级的税率适当降低,以进一步减轻纳税人中较低收入人群的负担。”

    他介绍,法律委经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测算,建议将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这样将加大对工薪所得纳税人中70%较低收入人群的减税力度,使其税负水平进一步降低。

数据之变折射出怎样的个税改革思路?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何雨欣、崔清新)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4月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基础上,对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再次对个税法作出修改。

    起征点从2000元到3000元,税率结构从9级到7级,首级税率从5%到3%……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审议中这些数据的变化,折射出我国个税改革过程中关注民生、重视民意、维护社会公平、从分类向综合税制迈进的思路。

    免征额从2000元到3000元 个税改革更加关注民生

    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中,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草案维持了3000元起征点不变。

    根据测算,起征点如果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全年财政收入将减少个税收入990亿,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

    提高起征点,在我国个税历史上共有两次:2005年,起征点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7年,起征点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这次个税法修正将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涉及的减税额是我国个税史上最大的一次,近几年,国家把民生问题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出台了一揽子的民生举措,个税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仅是税制改革问题,更是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让百姓获得真正的实惠。”

    税率结构从9级到7级 个税改革更加重视综合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税税率结构,由9级超额累进修改为7级超额累进,同时对其中的一些级距、税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颁布实施30多年来,曾历经数次修改,而针对工资、薪金所得税收的修改每一次都涉及起征点,这次是个税法首次对9级超额累进的税率结构进行修改,也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刘怡指出,对9级超额累进的税率结构进行修改实际上比调整免征额更能起到有效降低税负的目的,此外,个税中包括很多项目,在调整工资、薪金税制设计的同时,也应调整其他项目的税制设计。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个税改革的目标是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框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进个税的综合改革,改革应不仅涉及个人工资、薪金收入,还应涉及其他收入,不仅涉及税制设计,还应涉及征管体系等。

    第1级税率从5%到3% 个税改革更加重视“削峰平谷”

    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指出,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个税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修改为7级超额累进,其中第1级税率为5%,其所对应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不超过1500元。

    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指出,根据有些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专家和地方、部门的建议,将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相关部门测算,这样修改之后,工薪所得纳税人中70%较低收入人群的减税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税负水平进一步降低。

    相关专家表示,个税的重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对于个税而言,最大的税源应该是富人,针对中低收入者,个税应该给予相应的减免,我国的税制设计中个税的这一功能已经有所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过程中,提出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收入人群个税征管的建议。综合种种积极的信号可以看出:我国个税改革的一个思路已经越来越明确,那就是更加重视“削峰平谷”。

 图表:我国个税免征额拟从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 新华社发

    公众积极建言个税修改 8万多网民提意见23万余条

    6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自2011年4月25日16时至5月31日24时期间,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意见。

    公众参与热情如何

    在本次征求意见过程中,中国人大网共收到82707位网民提出的237684条意见(每位网民可以对草案的4条规定分别提出意见),另有群众来信181封。在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详细阅读

    两部门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答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此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为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并考虑到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实际情况,有必要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减除费用标准由现行的20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二是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将现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减少为7级,并对级距作相应调整;三是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四是延长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间,将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至15日内。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专访贾康: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个税走向综合计税
· 两部门明确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税问题
· 公众积极建言个税修改 8万多网民提意见23万余条
·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建议继续审议个税修正案草案
· 图表:我国个税免征额拟从每月2000元上调至3000元
· 税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税征管的通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