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6月30日电(记者 齐海山)为挽救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的吉林西部的向海湿地,我国启动了“引察(察尔森水库)入向(向海湿地)”应急调水工作,向吉林省西部湿地调水近8000万立方米,以挽救濒临崩溃的向海湿地生态环境。
吉林省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赵俊说,由于连年的干旱,向海湿地自1998年嫩江流域大洪水过后,保护区内的三条供水水源洮儿河、霍林河与额木特河连续断流,造成向海湿地严重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面积由36000公顷锐减到3600公顷,减幅达90%。珍贵的蒙古黄榆树也面临大片死亡的危险。
为挽救向海湿地生态环境,国家防总决定,通过察尔森水库为向海湿地紧急调水。本次调水是由察尔森水库放水,通过洮儿河、引洮入向工程实现向向海水库及湿地调水,整个输水长度203公里。
6月30日上午,在引洮工程渠首龙华吐引水闸前面,不少当地群众自发地围在闸门前,观看11个闸门同时开闸放水的壮观场面。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宣布开闸放水,他说:“这次调水,通过向海水库可直接进入核心区湿地补水,既改变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还可有效恢复湿地面积约1万公顷左右,大面积地改善向海湿地生态环境,挽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
向海湿地属于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国际AAA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区面积10.5万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6万公顷。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沙丘、草原、沼泽、湖泊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构成了典型的湿地多样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