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热土上挥洒青春—写在深圳大运会倒计时30天之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深圳7月12日电(记者 凌广志 詹奕嘉 吴俊)50年前,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文艺复兴胜地都灵举行,一场体育盛宴开启了全球青年学子交流与沟通的新时代。

    一个月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莅临中国南海之滨的深圳――一座因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而由“小渔村”蜕变崛起的现代化都市。这座青春无敌、风华正茂的城市,正以创意无限的激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搭建起文化交流和共促友谊的平台。

    特区新精彩 大运新高度

    南国七月,深圳湾畔,第26届大运会开幕式的中心舞台--深圳湾体育中心已尽显真容。线条优美的巨型网格状钢结构屋盖将主体场馆包裹在内,酷似孕育运动健儿的孵化器,因此这个体育中心被称为堪与“鸟巢”相媲美的“春茧”。

    “春茧”面向深圳湾的东侧形成一个跨度100多米的剖切面,在观众席上可由此望见大海,故被称为“海之门”。穿越“海之门”走向海边,大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映入眼帘:“1977 索菲亚”、“1985 神户”……一直到最顶端的“2011 深圳”,这座由26块大型花岗岩组成的石塔,铭刻着从都灵到深圳共26届大运会的举办城市和时间。

    1959年,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大运会确定了国际大体联会徽、会旗、会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诞生。

    此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一跃成为影响深远的全球青年体育盛会。1961年,在保加利亚索菲亚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大运会开幕式上,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施莱默发表了著名的“大运会宣言”,宣告世界大运会“是友谊的盛会”。

    在这一理念的鼓励下,世界大运会从第三届开始冲出欧洲,先后在南美、亚洲和北美举办,参与的国家(地区)从最初的几十个发展到超过150个,参与的运动员也从数百人发展到逾万人。

    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办的第14届世界大运会,首次提出“世界青年为了一个和平的世界”的口号,自此每届大运会都出现了独具特色而又不乏共性的理念。每一次世界大运会的举行,既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特色与青年风采的展示舞台,更是“友谊、交流、和平”精神的全球传播。

    2001年,世界大运会来到拥有悠久历史的北京,成为中国首次承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这届大运会以“青春、北京、新世纪”为主题,报名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和官员数都刷新了大运会的历史纪录。时隔十年,世界大运会再次来到中国,这次的东道主是被誉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

    这座青春时尚、充满激情的城市,提出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办会核心理念。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从这里开始’,象征着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起步之地,参与大运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精彩起步之时。而‘不一样的精彩’,则传递了本届大运会尊重差异多样、和谐包容、共享文明的价值观。”

    从横贯特区的深南大道一路穿行,深圳大运会吉祥物“UU”图案随处可见,“UU”既是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演变而成的一张笑脸,同时又具有“Universiade”的首写字母“U”的形态,使“吉祥物-深圳大运会会徽--国际大体联永久会徽”呈现出基因传承、血脉相连的家族关系。

    激情创新 特区智慧

    对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年轻城市来说,要在一个历经50年辉煌、饱含人类智慧的国际性赛事当中彰显“不一样的精彩”,是一项多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年前,当深圳获得2011年大运会举办权时,很多人都在怀疑:年轻的深圳既缺乏举办世界级重大赛事的经验,也并不是大学云集的城市,如何承办好一场全球性综合体育盛会?

    然而,在深圳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局长梁道行看来,深圳虽然缺乏办赛事的经验,但具有青春与活力的城市气质,有勇气打破常规办赛思路,探索“不一样的精彩”。

    以敢闯敢试著称的深圳人,从大运会筹办开始就勇敢地“摸着石头过河”,一次又一次展示出无限的创意和激情,让人惊喜连连。

    距离深圳大运会开幕200天之时,一篇《不比开闭幕式的深圳大运会应该怎么办?》的网贴引发了一场“网络风暴”,成百上千的网友为如何办好一届“不扰民的、节俭的、开心快乐的、难忘的大运会”支招,其中不乏“网上火炬传递”、“大学生摇滚比赛”、“投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等奇思妙想。

    “网上火炬传递”成为现实,深圳大运会放弃原先制订的在全国50所高校内传递的方案,首次将网络虚拟传递变为官方认可的传递方式,并且取代实体传递成为主要的传递方式,大运会火炬传递仅在北京、广州、深圳等数所大学进行。截至7月初,深圳大运会在腾讯朋友社区的线上虚拟火炬传递活动已有470多万人参与。

    在现实世界的火炬传递过程中,深圳大运会的火炬改写了以往单一造型的历史,以圆点切片为基本元素,以红、黄为主色的大运火炬可以任意旋转出各种造型,成为可与火炬手互动、造型百变的火炬,别出心裁的设计闪耀着“创新大运”的光彩。

    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更是勇敢地打破常规,放弃了以往重大活动开闭幕上必不可少的烟花表演。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开闭幕式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石刚说,开闭幕式的主角将留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们,而闭幕式将在深圳著名的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举行,届时深圳将要展示一场盛大的青春派对。

    大运会比赛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也在诠释着“不一样的精彩”。据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人叶虔介绍,深圳大运会新建场馆大都分布在社区、学校及体育训练基地,这些场馆将在赛后转化为群众体育场所。

    建市时间短、人口流动频繁、高等院校少……这些“劣势”并没有影响大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在大运会的巨大感召力上,青春、爱心、创新汇聚到一起,凸显着这座城市的强大活力。大运会志愿者指挥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深圳25万身着“红马甲”的义工整体转化为城市志愿者,深圳高校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全市志愿者已达127万。

    欢乐嘉年华 青春耀世界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让我们欢乐吧!”和着大体联会歌《让我们欢乐吧》的节拍,为大运会筹办付出多年努力的深圳,现已进入全力冲刺阶段,南海之滨的这场青春嘉年华,正在万众瞩目中缓缓揭开她的面纱。

    深圳21个新建大运场馆、32个维修改造场馆现已陆续竣工,一座座美轮美奂的体育设施崛起在摩天大楼边,在碧浪银滩旁闪耀,在青山绿水间守望。

    大运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这三座晶莹通透的“水晶石”造型场馆熠熠生辉。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曾经面对点亮灯火的大运中心惊叹说:“这是我在FISU工作期间见过的最好、最美丽、最先进的比赛场地,它们就像‘皇冠上的珍珠’”。

    一个月后,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青年运动员将来到深圳,共同分享竞技的愉悦与精彩。据大运会竞赛指挥部部长麦务强介绍,在田径、游泳等13个大运会指定项目之外,深圳自选申报并获得通过的11个自选项目充分体现了主办城市的特色,如帆船帆板项目和高尔夫项目都是深圳近年来努力发展的体育运动,国际象棋和健美操项目更是首次登上大运舞台。

    今年7月,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深圳站)、全仿真篮球测试赛、天津弈诚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暨2011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团体)、深圳射箭精英邀请赛等大运测试赛接踵而至,从观众组织、交通管制到票务管理、安检启动,从运动队入场、竞赛组织到媒体宣传、志愿者服务,所有业务完全按照大运会赛时流程演练,全面考验大运场馆的准备情况。

    赛时万众瞩目的颁奖时刻,也因为深圳的时尚创意而增添了浓重的青春色彩。在深圳大运会颁奖仪式元素展示会上,颁奖台“巅峰”、颁奖托盘“海之贝”、奖牌“海之心”、礼仪服装“跳跃的华彩”等各类元素融合成一台精心排练的时尚舞蹈剧,正等待在大运会开幕之后正式上演。

    在深圳近日举行的一次“迎大运”公益活动上,排球名宿郎平说:“大运会将优秀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大运会让年轻人去了解外界,了解不同文化,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再过一个月,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运动员将在“春茧”登台亮相,蓬勃的青春力量将“破茧而出”。

    届时,深圳大运会将不仅是体育的竞技场,更是世界青年大交流的壮阔平台。青春大运,将在深圳湾边绚丽绽放;青春画卷,将在特区热土上华丽展开!

    新闻链接:深圳大运会筹办大事记

    新华社深圳7月12日电

    2007年

    1月16日,深圳获得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

    7月15日,第五届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代表大会在深圳举行,会议期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局揭牌,深圳第26届夏季大运会官方网站开通。

    2008年

    1月8日,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会徽揭晓,象征包容开放的“欢乐的U”在2000多份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大运会会徽。

    6月26日,“从这里开始”(Start Here)被正式确定为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题口号。

    10月15日-18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召开执委会会议,正式确定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日期为2011年8月12日至8月23日。

    11月2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揭晓。

    吉祥物名叫“UU”,看上去有点像一张笑脸,是由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演变而来,同时,又具有英文大运会第一个字母“U”的形态。这个新奇独特的造型打破了大型运动会吉祥物写实风格的设计传统。

    2009年

    1月8日,可口可乐公司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签约,成为深圳大运会首家全球合作伙伴。

    3月14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赛会骨干志愿者面试正式启动。深圳大运会预计招募16万名志愿者,是历届大运会志愿者人数最多、服务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7月12日,第25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闭幕。闭幕式上,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将国际大体联会旗交给时任深圳市代市长的王荣,随后进行了主题为“深圳时间”的贝尔格莱德大运会闭幕式接旗仪式文艺表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进入“深圳时间”。

    2010年

    3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成立。

    3月31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闭幕式中标团队揭晓,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北奥艺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天地全(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共同承办深圳大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8月9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执行局发布宣传片《寻找UU》。

    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和奖牌在深圳正式发布。

    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以圆点切片为基本元素。火炬上椭圆形、多彩切片可以任意旋转出各种造型,是一支可与火炬手互动、造型百变的火炬。深圳大运会的奖牌直径60毫米,厚度5毫米,正面刻有国际大体联的标志和英文“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字样,背面刻有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会徽和中文全称。绶带由核心图形和本届赛会的名称等组成。

    2011年

    3月9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颁奖礼仪人员选拔活动举行,选拔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男性礼仪人员。

    3月14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执行局公布了大运会火炬传递的标识“青春的追逐”。该标识将作为大运会火炬传递的视觉形象,贯穿整个火炬传递活动。

    3月28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消息称,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大运村正式通过验收。

    4月14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在深圳开幕,标志着深圳大运会已经进入筹备的“收官”阶段。大运会组委会向201个国家(地区)大体协发出邀请,截至当日已收到118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确认。

    4月15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简称大运会)大运中心和大运村正式移交。同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首次公布了核心理念--“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Start here, make a difference)。

    4月25日,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代表世界五大洲的五名大学生共同采集到了深圳大运会的圣火。

    5月4日,深圳大运会圣火在北京大学开始了首站传递,共有54名火炬手在北大校园内3.1公里的路线上进行了传递。

    5月10日上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圣火传递在深圳大学举行。同时,大运会火炬的网络虚拟传递也从“深圳大学”开始,在全国近700所高校进行传递,虚实结合的火炬传递方式在大运会历史上还是首次。

    5月15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在广州大学城举行,这也是此次大运会火炬校园传递的最后一站;截至当日,在同时进行的网络虚拟传递中,参与者已经超过百万。

    5月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首场测试赛--2011年广东省青少年举重邀请赛在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大运会举重馆举行。

    6月15日,2011年大众杯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开赛,这是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场馆“春茧”(深圳湾体育中心)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相关链接
· 深圳大运会安保国际合作会议11日在深圳召开
· 广东举行深圳大运会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会
· 国家邮政局要求做好大运会和亚博会邮路安保工作
· 万钢考察大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筹备进展情况
· 王东峰: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维护大运会市场秩序
· 孟建柱:为大运会成功举办创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