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30日电(记者 周勉)长沙的高温高到什么程度?近日,有网民将鸡蛋等各种食物放置在烈日暴晒下的汽车上,食物竟然被烤熟。然而,就是在这种酷热的天气下,长沙湘江综合枢纽工程的工地上,工人们仍旧一丝不苟地坚持施工作业。
湘江综合枢纽工程为湘江干流9级开发的最下游一级,其主要开发任务是保证长株潭城市群上千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善长沙至株洲段航道通航条件,兼顾发电等功能。
从长沙市区驱车顺湘江而下,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便到了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蔡家洲的工地。举目望去,整个工地暴露在烈日下,没有半点自然遮阳物。
50岁的唐应国正在坝顶桥面施工,他的任务是为桥面打模板,以便浇筑混凝土。每天,唐应国和工友们要从340米长的坝的另一端将模板、钢筋等材料扛到工地上。“吊梁机把路拦住了,所以只能靠人背。”唐应国一边仔细地打着模板,一边介绍他们一天的工作。他说,每个工人每次要背5块模板和十几根钢筋,光模板的重量就有50多斤。
准备好材料后,便开始安装模板了。由于钢筋和模板的尺寸并不总是一致,所以需要用双手使劲地去掰钢筋。“经过暴晒的钢筋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摄氏度,我们戴着手套也觉得烫手。”唐应国说。因为长时间地掰扯钢筋,他的双手布满老茧。
“必须安装精准,将钢筋扎到位。有时候扎不准就只能反复拉、反复掰。”唐应国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个工人每天最多安装10块模板。
在唐应国身后不远处,一名穿着厚厚的牛仔长衣的工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他叫宋新光,是焊工。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灼伤,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中他仍然穿着牛仔衣。
深浅不一的蓝色夹杂着黄色和黑色,让人很难说清这件衣服到底是什么颜色。宋新光解释说,浅蓝色是衣服本来的颜色,深蓝色是被汗水浸泡留下的汗渍,黄色是工地上的尘土,黑色是焊条的残余。
“到了晚上脱下这件衣服,要比早上穿上它的时候至少重两斤。”宋新光说,他有两件这样的衣服,一件衣服最多穿两天,因为“汗臭味会熏得连自己都受不了”。
宋新光为了这个工程已经5个月没回家了,他十分想念住在沅陵老家的老婆和两个儿子。每个月发工资,他会将3500元中的3000元寄回家,自己只留500元零花。夕阳西下时,他经常走到湘江边上拨通老婆的电话,简单地与她交流几句,然后听两个儿子叫自己一声“爸爸”。为了节省话费,他每个电话只打四五分钟。记者问他,和老婆都说些什么。宋新光腼腆地笑而不语,还是一旁的工友“道破天机”:“他让他老婆照顾好崽(儿子),他老婆让他注意安全。”
记者采访时,附近村子的村民提着冰镇矿泉水到工地上来卖。“喝茶水和藿香正气水能解暑,但不过瘾啊!”有的工人一边掏钱购买,一边对记者说。只见忙碌了快一天的工友们都买了一瓶矿泉水,蹲到一旁休息,汗水一颗颗地顺着他们的下巴滑落,从还没有合龙的桥面上滴下,汇入了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