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8月20日电(记者 张宏祥)黄河流域鱼类资源本底调查活动18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启动,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将在黄河源头开展为期10天的鱼类本底调查活动。
据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申志新介绍,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将对黄河上游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黑海等湖泊,以及玛多至积石峡干流和重要支流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大型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并实地了解水文、气候、植被等状况对当地鱼类现状的影响,进行渔业资源量评价和鱼类生物学特性分析,掌握黄河上游鱼类资源基础科研数据,为渔业管理、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申志新告诉记者,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自2004年起重点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以及其主要支流大通河、湟水河等水域开展了渔业环境监测和涉水工程的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但黄河流域青海段鱼类资源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其鱼类组成、分布区域、现存数量尚未明确,其生态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尚属空白,亟待开展黄河流域鱼类基础性调查和研究工作。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具有很重要的水域生态地位,也孕育了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黄河上游青海境内分布有已知的22种土著鱼类,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种,这些鱼类对于维系青藏高原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持高原生态平衡,保证黄河流域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