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立体救助演练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24日 18时1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林红梅、何欣荣)黑云密布,风大浪急,两艘船舶在长江口水域航行时发生碰撞。6级大风中,救助飞行飞临上空,救助船舶飞驰而来。8月24日上午,一场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障水上平安”为主题的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在上海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

    9时30分,演练总指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宣布演练正式开始。演练模拟正在长江口水域航行的“演练2011”轮与一艘不知名交汇船舶发生碰撞,交汇船舶沉没,5名船员落水,1名船员失踪,“演练2011”轮爆炸起火。接到险情报告后,救捞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派出海空救助力量抵达现场展开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搜救。演练进行了施放救助艇搜救落水人员、救助直升机搜救落水人员、转运重伤船员、空中滑降、水下搜救、救助船现场消防灭火、快速撤离船上遇险人员等多个项目,整个演练持续近一个小时,展示了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精湛技能和良好风貌。

    此次演练由世界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主办、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和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承办,是当天下午在沪开幕的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一天,也是中国救捞系统成立60周年的日子。演练执行指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救捞作为国家海上专业救助队伍,将进一步立足实战、强化训练、提高海空立体应急抢险能力,努力为我国人命财产安全和海洋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和优良服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救捞的雄伟英姿。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系统是海上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救捞成立60年来,在生死线上挽救了57145名遇险人员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奋力使4114艘中外籍船舶转危为安;在复杂多变的恶劣水域中攻坚克难,使1744艘沉没船舶重见天日。中国救捞是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唯一的亚洲理事和董事单位。

上海: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展示中国海上救助实力

    新华社上海8月24日电(记者陆文军、何欣荣)24日,上海外高桥码头举行了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此次演练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障水上平安”为主题,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的“重头戏”,全面展示了中国救捞专业救助水平和救生装备的快速发展。

    上午9时15分,演练正式开始。代表中国国家专业海上救助力量的“东海救116”轮、“东海救113”轮、“东海救201”轮、“东海救209”轮、“东海救609”轮5艘专业救助船,“华英388”艇、“华英398”艇2条救助艇、3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参加了本次演练,期间进行了施放救助艇搜救落水人员、救助直升机搜救落水人员、转运重伤船员、空中滑降、水下搜救、救助船现场消防灭火、快速撤离船上遇险人员等多个项目。

    整个演练共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规模大、动用力量多,参演力量操练娴熟、配合精确,充分展示了我国国家海上专业救助队伍的实战能力。

    演练体现的高水平得到了现场观看的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主席迈克尔·乌拉斯托观看了演练。他表示,演练展示了中国海上人命救助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说,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建立了国家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在北起鸭绿江口、南至西沙的18000公里海岸线上成立了三个救助局、三个打捞局、四个救助飞行队,建立了21个救助基地、59个飞行起降点和10个救助飞行基地,成立了18支海上专业应急救助队,拥有近200艘专业救捞船舶及21架专业救助航空器。

    他表示,当前,蓝色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与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并存,中国救捞将更好地肩负起“海上保护神”的神圣使命,保障海上交通运输安全。

    8月24日至28日,四年一度的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首次在上海召开,这也是亚洲国家首次承办此次大会。

 
 
 相关链接
· 河南各地连续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加强灾害防范
· "粤澳供水应急演练"9月举行 强化两地应急联动能力
· 环境保护部举行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提高应急监测水平
· 环境保护部在松花江哈尔滨段举行环境监测演练
· 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举行灭火实兵综合演练
· 我国首次医药应急动员演练"八一"前夕在泰州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