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厦门:民办校的外来娃也可免费上学享受优质教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1日 16时4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厦门9月11日电(记者 孟昭丽)来自河南周口的刘梅英来厦门务工已经5年,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厦门读书的费用越来越少了。

    “今年厦门市民办学校也免学杂费,正在一家民办小学读书的儿子今年不用交500多元的学杂费了。家里一个月的收入才3000多元,对我们来说,省了不少钱。”刘梅英告诉记者。

    厦门市这几年致力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问题。2006年,厦门市先后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借读费、住宿费、体检费以及课本费。2011年秋季,厦门更是率先出台政策,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用以等额减免民办学校学生的学杂费。

    今年暑假到来之前,厦门市教育局启动了“感念师恩”网上祝福活动,在众多的留言中,有一个“美丽网络”的留言引人注目:“首先感谢厦门市的领导,为我们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子女上学问题。同样感谢新源小学全体教师,祝你们快乐!”

    “美丽网络”留言中的新源小学是厦门集美区新建的一所公办小学。“十一五”期间,厦门宣布启动一个耗资7.7亿元的岛内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即新建、改建、扩建38所小学和初中,增加4.5万个学位。它除了解决新建城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上学,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

    目前,在厦门,80%的外来娃是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厦门市财政局预计,全年免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费用8526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0年9月,厦门又实现“同城同编”--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幼儿园教师编制按照城乡一致的标准进行核算,同时对办学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予以倾斜。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要攻克的另一个难点是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编制。一直以来,即使在同一座城市,相同级别的老师领取的工资是不同的,学校的编制也有城乡之分,一般城市多,农村低,所以,在一些农村学校,一些老师是‘打通关’,即一个人要教好几科。”厦门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起,厦门开始攻克这一“老大难”,并实现不论是城市名校教师,还是海岛、山区等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和发放时间一致。

    不仅让外来工子女能免费上学,而且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几年前,厦门开始优质校和普通校“联姻”的热潮,一些名校通过联合办学或是办分校等方法,把自己的办学经验“输入”普通学校。

    从今年起,厦门试行“小片区”的管理模式,即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旨在促进片区均衡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考中招中,厦门更是首次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校,即招收定向生,目的在于从源头做到“减负增效”和遏制择校。

 
 
 相关链接
· 第六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在福建厦门举办
· 厦门、漳州、泉州拟于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
· 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厦门奠基 旅游局副局长揭幕
· 第七届海峡旅游博览会9月6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
· 吴邦国在福建厦门分别会见斯里兰卡和萨摩亚客人
· 厦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厦门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