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走基层 听民声——上海“菜场书屋”缘何人气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1日 15时5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记者 俞菀)《风雅颂》《女性心理问题探究》《求职晋升有学问》……这些书出现在图书馆不稀奇,出现在菜场里却成了新鲜事。当记者来到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的福赐副食品市场,发现这里为经营户开设的“菜场书屋”拥有很高人气。

    走进福赐市场,进门左边拐角处便是“菜场书屋”,虽然它面积不大,却拥有两个书架400多本书籍,数十种报纸、杂志、期刊,还有一台40几英寸的电视机、一台DVD播放机和一张三四米长的大书桌。尽管设施不新,看上去却干净整齐。

    菜场办公室的吴爱娣负责每天开柜借阅,她介绍说,菜场内80余户经营户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几乎每户都办理了借书卡。虹口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宋妍告诉记者,“最早这里是上海世博会图书及宣传手册的免费借阅点,顺便摆了些文艺书籍,没想到经营户对此十分欢迎,于是就把‘菜场书屋’逐步规范和固定下来,并向虹口区38家标准化菜场逐步推开,落实专人管理。”

    “菜场书屋”提高了菜农们的生活品位,也起到了维护和谐稳定的作用。老家江苏盐城的周金妹的杂货摊就在书屋旁边,她的矮凳上放着一本侦探小说。在这里摆摊已有五六年的她告诉记者,“一开始(建书屋)的时候也有人反对,觉得这种东西谁会看呢?但养成习惯以后,感觉大不一样。”

    周金妹指着书屋斜对角的摊位回忆说:“那里以前有对卖菜的夫妻总是吵架,差一点就离婚。后来街道图书馆的老师推荐夫妻俩去看‘菜场书屋’里摆着的女性心理、婚姻健康、妈咪宝贝(育儿经)等书刊,夫妻俩现在关系可好了。”

    采访那天下午3点多,刚巧碰上江湾镇街道图书馆馆长傅琴到菜场来落实书刊配送与更换事宜。她手中的购书单与问卷调查是针对菜农们设计的。傅琴坦言:“外来务工人员对于书籍的渴望和需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金锣连锁肉摊的孙彩霞是“借书大户”。从小就喜欢看武侠的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前几年我经常到万安路的地摊书市去借书,一套要5块钱。我们每个月只有三四千元收入,除了交房租、摊位费、小孩的学费之外所剩无几,还要花钱去借书实在舍不得。”但“菜场书屋”使得孙彩霞尽情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菜场书屋”还为经营户的子女提供课外书借阅服务。今年37岁的佐跃平有个12岁的儿子,今年刚进丰镇中学预备班。书屋成了他暑假里、放学后常来的地方,国内外名著、各科教辅书、童话科普读物,都可以从这里借阅。佐跃平说:“以前忙起来没空管孩子,他就到处乱跑,现在很乖地坐在那里看书,解决了我们很大的生活困扰。”

    “菜场书屋”不仅是福赐副食品市场里的书香宝地,更成了菜农与本地居民欢聚沟通的场所。菜场附近申新小区的卜玉霞说:“我们每天到这里来买菜,感觉福赐市场的经营户态度好,从不短斤缺两,和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她认为,这与“菜场书屋”的作用密不可分,这是政府办的一件惠民好事。

 
 
 相关链接
· 上海2012年高考政策将微调 取消综合能力测试
· 上海海关缴获走私成品油1700吨 案值1500万元
· 韩正率上海代表团访问阿根廷 促进经贸合作交流
· 上海:2012年高校招生考试政策将作四方面调整
· 上海中小学生伤害死亡赔偿拟提高至最高63.6万元
· 上海公布"11·15"火灾社会捐赠资金使用安排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