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豪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尊重人的尊严
新华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赵超、余晓洁)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在21日开幕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表示,人的尊严是使人成为人的基础,是其他一切人权的根据和基础,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尊重人的尊严。
罗豪才说,从历史角度看,人的尊严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于人的理性和道德性。从内容上看,人的尊严包含了对人的价值重要性的概括和认可,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得到平等对待的要求。
“人权的实现最终是为了人类尊严。承认和尊重人类尊严既是国际人权法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也是中国政府的基本观点。”罗豪才说。
罗豪才表示,中国政府目前已经批准了20多个国际人权文书,这一方面表明了对国际人权准则的明确认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表达了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交流、形成广泛共识的诚意。
他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人类尊严,就需要消除一切损害人类固有的尊贵与威严的社会条件,保证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发展、平等参与的权利。具体来讲,要以法治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宪法和法律的形成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以制度化的形式实现对人之尊严的保障。
罗豪才表示,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以法治为保障,以发展为手段,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统筹兼顾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携手共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幸福和尊严。”
罗豪才: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 拓展人权保障广阔空间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赵超、余晓洁)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21日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应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拓展人权保障的广阔空间。
罗豪才表示,多元文化意味着价值观的多样选择,而多样价值观又决定了人权观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对待人权在观念上的差异和在实现手段上的不同。
“面对价值观和人权观的多元化,我们认为应当抛弃那种不合时宜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和态度,高扬协商理性的大旗,力推一种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协商机制。”罗豪才说,“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和合’‘和谐’等理念,能够为协商机制的建立提供丰富的思想支持。”
罗豪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成长过程,文化和价值观之中凝聚着本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感知,也包含了民族本身的深层精神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
罗豪才表示,对多元文化和多样价值观的尊重本身就是对人权的一种保障。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建立和完善协商机制,形成和坚持人权保障的科学发展模式,必将极大拓展人权保障的发展空间。
本届北京人权论坛以“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为主题,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罗豪才:多元文化催生多元价值观和多元人权观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余晓洁、赵超)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21日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人权是一种文化现象,人权保障离不开文化滋养。多元文化催生了多元价值观和多元的人权观。
他表示,历史地看,人权观念的推广和人权话语的普及从来都不是哪一种特定人权文化的独角戏,相反其所体现的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罗豪才说,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出的许多思想结晶构成了现代“人权”理念的思想资源。
“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人权思想资源如满天繁星、不胜枚举,这些都为源自西方的‘人权’概念提供了新的诠释角度和论证根据,丰富了‘人权’的内涵,成为‘人权’概念多样性文化土壤的重要成分。”罗豪才说。
罗豪才表示,多元文化的共存及其融合发展为人权事业的不断推进创造了良好环境。“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培育人权保障的肥沃土壤,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
本届北京人权论坛以“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为主题,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联合国官员:中国成功应对贫困问题是人权事业的一大成就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 黄小希、崔元磊、许林贵)“中国用这么短的时间使这么多人摆脱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没有的。”联合国经社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内维德·哈尼夫21日表示,中国成功应对贫困问题,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一大成就。
内维德·哈尼夫是在21日开幕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还对中国在解决贫困问题的同时,坚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做法表示赞赏。
统计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从200美元提高到超过4000美元。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2010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8%。
内维德·哈尼夫在向论坛主办方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每一个社会都渴望保护弱者,并提供基于平等的社会秩序。发展权为我们确立国家和全球层面上的权利法案提供了基础。
“从发展权的角度来说,中国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内维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特别机制司司长简·康妮注意到微博在中国的流行。她表示,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观点非常重要。
简·康妮曾于1995年到过北京。时隔16年,再次来到中国的她,明显感受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物质生活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在残疾人权利保护方面采取的积极态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简·康妮也给予充分肯定。
“我一直对人权事业坚持乐观态度。中国人权事业将在对话、开放和尊重的气氛中取得进展。”简·康妮表示,她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参与到人权事业中,“人们对于人权研究、了解得越多,就越有能力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