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天津市:社区“国医堂”成为居民求医看病新去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04日 17时5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10月4日电(记者 张超群、许健)天津从2008年开始实行“国医堂”建设以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以社区“国医堂”为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记者从2011年天津市卫生重点工作推动会上了解到,目前,天津市城区已建成33个“国医堂”,其门诊量均不低于社区中心总门诊量的30%,中医药门诊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使越来越多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能看中医,享受中医药进社区带来的实惠。

    据介绍,天津市南开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注册登记了中医科,开设了中医诊室,设置了中药房,配置了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和常用中医药诊疗设备,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能够提供常用中成药,并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等7项以上的中医诊疗项目。中医门诊比例超过30%,平均能为辖区居民提供中成药200余种、中药饮片500余种,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

    2011年,天津市卫生局大力推动中医药进社区,在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达标中心(站)建设基础上,今年内要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起“国医堂”,并力争在两至三年内完成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至2015年,天津将争取建设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30个,创建20个综合医院标准中医科示范单位,中医药规范服务率达到98%。

    同时,为解决“国医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实施“中医扎根工程”,聘请副高级以上中医专家每周到“国医堂”坐诊,并以“师带徒”的形式,亲自教授社区医院年轻中医药学知识,全面提升“国医堂”医疗质量。

    此外,天津市继续实施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战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全面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未来“国医堂”不只是市民求医看病的地方,更是中医药文化在社区的传播基地。

 
 
 相关链接
· 世博会天津馆“十一”向游客开放
· 世博天津馆开馆
· 海关总署与天津签备忘录 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 王勇赴天津、山东、湖北等省市参加合作交流活动
· 天津港重工基地一期码头投入使用 首次接卸设备
· 第十届天津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开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