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青岛港: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0日 14时11分   来源:新华社

    繁忙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10月8日摄)。日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加快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及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将青岛港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这为青岛港“十二五”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四大港区组成。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已成为世界第七大港,集装箱世界第八大港。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一位,外贸吞吐量居全国港口第二位。集装箱装卸效率、铁矿石卸船效率世界第一。连续5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港努力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世界航运业的最新发展,先后实施夯基战略、超前战略、中心战略、创新战略、强港战略5大战略,走出一条国企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山东港口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中“十一五”期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14.5亿吨,集装箱4945万标准箱,均比“十五”翻了一番还多。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6.9%的吞吐量,用一个青岛港的设计能力干出了两个青岛港的业绩。“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再造一个3亿吨的特大型港口,2015年港口实现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建成集装卸、物流、产业三位一体、综合实力强大、功能配套、优势明显、具有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实现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的转变。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一艘货轮驶进青岛港(10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繁忙的青岛港集装箱码头(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一名青岛港码头工人在集装箱桥吊上指挥调度(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整齐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青岛港西联公司机械一队农民工王卫军在操作叉车练习“环环相扣”的绝活(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赵树双(中)在带领工友优化“油改电”节能项目(10月8日摄)。赵树双是青岛港西港分公司机械二队电气主管,也是青岛港首批转为合同制的农民工。赵树双通过自身努力和企业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掌握了PLC控制等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技术,成为发明创造不断的“土专家”。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一艘集装箱货轮在青岛港装卸货物(10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这是青岛港调度指挥中心(2006年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前中)在基层调研,了解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2010年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鸟瞰青岛港(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相关链接
· 青岛港5000多名工人春节坚守岗位生产“火热”
· 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实现元月“开门红”
· 青岛港吞吐量全年预计突破3.5亿吨
· 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箱
· 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水下工程竣工
· 让农民工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青岛港研讨会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