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人民群众中间
——我国基层理论宣讲不断深入成效明显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隋笑飞)“咱们世代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如果草原上就长一种草、开一种花,好看不好看?”
“不好看!羊光吃一种草也不长膘。”一位蒙古族小伙子回答。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这么一个大草原,五十六朵花互相簇拥,一齐绽放,那样才璀璨耀眼,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这是军地联合宣讲团成员董超在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与民族团结”的一个场景。
一座座宣传大讲堂在全市星罗棋布,一幅幅宣传标语遍布大街小巷,一个个宣讲团奔赴在草原、城乡和边防哨所。
从2009年初开始,内蒙古巴彦淖尔军分区与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共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牧区、进军营”的“六进”活动,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普及。
这只是我国宣讲工作不断深入、逐渐加强、效果显著的缩影。放眼神州大地,理论宣讲方式不断创新,理论宣传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效果越来越好。
我们看到,理论宣讲方式不断创新。“大连方永刚社区宣讲团”成立伊始,就坚持以民需为先。宣讲过程中,宣讲团成员不是就理论讲理论,而是进行先期的摸底调查,弄清基层干部群众到底想听什么,有哪些模糊认识,并以此确定宣讲内容,进行备课和宣讲。用群众的话说,“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恰当的方式为我们解开了不解与疑问,让我们头脑更清晰,心里更亮堂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样的字眼,基层市民乍一接触,会感觉很遥远,认为是大理论、大道理。我们搞群众性理论宣讲,就是要让大理论不再枯燥,让大道理不再疏远。”上海宝山区友谊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鲍永明感慨道。友谊路街道的群众性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面向市民,连续开展多场“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参与的对象涉及社区机关干部、党员群众、大中小学生等。
我们看到,理论宣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江西上饶市充分挖掘社会各层面的宣讲资源,不断扩充和壮大理论宣讲队伍。各级党委及宣传部门选拔了一批文化程度高、素质好的群众工作协理员、乡土联络员,送到党校及理论培训班学习。与此同时,上饶市还对热心理论宣传工作的基层干部群众和大学生“村官”进行整合,打造出一支广受群众欢迎的乡土理论宣传员队伍。
宣传内容上求“实”、宣传方式上求“活”、宣传语言上求“土”,山东东平县成立36支“理论宣讲团”,明确152名大学生“村官”担任“理论宣传员”。他们结合农村党组织建设、农村党建工作日制度和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等三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做好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
我们还看到,传播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内蒙古巴彦淖尔军分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采取多种方式选拔理论素质好、授课能力强的宣传骨干,组成“党的创新理论军地宣讲团”。军分区依托分区机关和所属人武部、边防团、骑兵营,巴彦淖尔市依托地方党政干部,共选出330人,成员涵盖军地领导、士兵、民兵、基层连队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地方干部,组成了10支理论宣讲队伍,形成了“市、旗有宣讲团,苏木、乡镇有宣讲组,嘎查、村有宣讲员”的三级宣传体制。
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注重通过分层次、多形式、通俗化、广覆盖地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同时,为满足社会各界的学习要求,实现分众传播,北京市委讲师团还在“宣讲家”网上开设宣讲专栏。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当地报刊和电视台设立宣讲专栏,播发宣讲专题,滚动播放简短宣传标语;利用市、县电台和各村庄的小广播系统播放理论宣讲录音稿;发挥村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墙报、黑板报、橱窗等便捷优势进行宣传;制作口袋书、传单、漫画等宣传品;开通以宣讲报告、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宣讲专题网站等。
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日益健全完善的传播机制,理论宣讲工作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
牧民乌兰托娅这样说:“过去我对退耕休牧政策不理解,听了宣讲小组宣讲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政策,看了宣传单,才知道国家是为了我们好,我不仅自己带头搬迁,还动员周围牧民响应国家政策,休牧搬迁。”
人民群众纷纷反映,理论宣讲针对授课人群的不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宣讲,解答基层干部群众实际工作中的疑虑,澄清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