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刘欣)为期三天的“中欧青年未来营”24日在北京举行了闭幕式,双方青年通过了《中欧青年倡议》,并将其递交至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欧盟委员会。
2009年1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发表了《第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提出将“启动2011中欧青年交流年,以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欧伙伴关系。
在三天的活动中,中欧青年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青年、世界多极化和地区性组织的作用、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青年创业和未来商业领袖四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起草、讨论、修改及通过了《中欧青年倡议》。
双方青年在《中欧青年倡议》呼吁中欧青年组织需在相应支持下,有效参与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和青年政策对话做出贡献。
双方提议建立中欧青年利益相关方、学术机构、私营企业、民间社会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结构性对话机制,以进行政策探讨,监督政策执行,确保中欧对话的延续性,增进双方对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的认识。
《中欧青年倡议》中还提到应建立覆盖广泛、参与性强的常态化交流平台,为关注中欧关系的双方青年建立联系、交换看法经验以及进行常态化的面对面交流提供条件,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2011年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欧建交35年多来联合举办的第一个主题年,也是中欧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文交流活动。交流年活动的目标是增进中欧青年之间的理解和友谊,鼓励青年关注和支持中欧关系发展,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欧伙伴关系。活动口号是架起友谊之桥。
“中欧青年未来营”是2011中欧青年交流年最后一项旗舰活动。
全国青联副主席卢雍政在“未来营”闭幕式中表示,交流年得到了中欧青年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增进了中欧青年的了解与友谊,扩大了中欧青年和青年组织之间的共识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卢雍政强调,在中欧政治和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人文交流对于中欧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同舟共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人文交流既是双方共同利益和需求所在,也是双边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人文交流的重点群体,中欧青年间的对话和沟通联系着中欧关系的明天,中欧青年间的认知与理解承载着中欧发展的希望。”卢雍政说。
卢雍政认为,中欧青年交流年开启了中欧人文交流的新篇章,也为即将建立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接受中欧青年提问时,卢雍政还特别希望每个青年代表能广泛使用微博、手机终端等新媒体,使之成为促进中欧青年交流和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工具。
欧盟委员会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的委员瓦西利乌出席了此次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