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北斗导航民用推广排头兵
——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林红梅)交通运输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24日联合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终端应用示范工程,将对重点运输营运车辆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间大规模推广应用,对我国取得空间、时间领域主动权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有怎样的作用?记者25日专访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他表示,做好交通运输行业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全力支持国家卫星导航战略发展,成为北斗系统民用推广的排头兵,是交通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改变受制于人局面
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导航、定位、授时的基准系统和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但是在我国,目前很多行业领域应用的都是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冯正霖说。党中央、国务院从保障国家战略利益与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决定建设我国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改变我国空间、时间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家对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提出了“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八字方针,强调在系统建设的同时要抓好应用推广。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系统工程建设;应用推广与产业化。
冯正霖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完成后,将具备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基本相近的指标及功能,可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及覆盖我国和周边地区的位置报告及增强差分等服务。
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将安排应用推广与产业化工作。冯正霖说,交通运输行业在民用典型示范项目中,属于投资较多,潜在规模效应较大的。
民用推广排头兵
“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战略,每一个行业、单位和公民都应该大力支持、积极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冯正霖指出,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投入大,运行维护费用高,其应用规模的大小和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北斗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而经济社会效益正是北斗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移动的特点,已经成为卫星导航应用量最大的行业。当前,北斗导航系统正处于应用初期,率先在营运车辆数量超千万的道路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有利于迅速实现规模效益。
冯正霖认为,提高卫星导航应用水平还是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整合行业现有的车辆动态监控资源,建成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还相继发布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导航系统终端、平台、数据交换等四个行业标准,开展了标准的符合性审查工作,为道路运输行业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卫星导航系统在道路运输行业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冯正霖坦言,“重安装、轻使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开展北斗示范工程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在行业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
示范中的示范
目前,全国交通运输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共接入800多家GPS监控服务运营商,实现了各省级平台间车辆动态数据的不间断传输与交换。系统上线车辆总数已达105万辆,其中“两客一危”上线车辆42万余辆,日均实时在线车辆约13万辆。
“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是北斗系统民用的第一个示范项目,被总装备部领导称为“示范中的示范”,并对通过此项目探索北斗“军民共建共管共用共赢”的新思路寄予厚望。
冯正霖说,示范项目将通过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示范工程拟在交通运输部和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宁夏、陕西、贵州9省(区)市开展示范系统建设。这是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示范应用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他要求所有参与示范工程的单位和人员,不仅要把示范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更要当作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
冯正霖指出,这次示范工程由交通运输部和总装备部共同组织,涉及部、省、市、企业多个层面,纵向、横向关系复杂,实施工作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他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要加强对政府补助资金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
冯正霖强调,要切实落实终端安装任务。各示范省份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安装计划,尽快上报安装计划以及本省配套资金落实方案;要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选派得力专家参加统一组织的终端招标工作。完成招标后,各省运管部门要认真组织运输企业、终端供货商和平台运营商进行对接,明确终端安装任务,确保北斗终端设备正常使用。
冯正霖最后强调,民用推广是北斗产业链形成的必经之路。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大力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用户知道北斗、了解北斗、使用北斗,率先在全行业普及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