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成都困难群众有张贴心的“医疗救助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29日 09时0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记者刘海、杨华)没得病,政府全额资助参加医保;即使得了病,除了医保报销的,门诊救助、住院救助、临时救助、补充救助,依次铺开。目前,在成都,不仅是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就连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众也能在得病后,享受相应的医疗救助,而这,正得益于成都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的加大了力度、扩大了范围的城乡统筹医疗救助制度。

    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村民罗秀蓉,今年已经60岁了,5年前,一家4口从四川汉源县水库移民来到西来镇安家。2010年初,罗秀蓉被查出乳腺癌,半年的治疗就高达18万元,对于家庭年收入不过万元的罗秀蓉一家来说,无疑如一座大山。为了照顾妻子,罗秀蓉丈夫只能在外面工地上打点零活,每个月收入也就几百元,入不敷出。

    其实早在2004年,成都市就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但这种老政策的救助对象是农村低保户,而罗秀蓉一家的收入又在农村低保线以上。

    正是考虑到像罗秀蓉这样的低保边缘困难群众,2009年起,成都市不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从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扩大到高于城乡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60周岁以上未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费的对象,罗秀蓉就属于这个新政的受益人群。

    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西来镇当地干部积极为罗秀蓉申请医疗救助,从填写申请到批准公示,不到两个月,6万多元的医疗救助款就打到了罗秀蓉的银行账户上,她才有了继续治疗的信心。

    罗秀蓉家里,大量的空药瓶堆放在房屋内的一角,行动略显迟缓的她告诉记者:“身体好的时候,还能打点工,挣点钱。现在身体不行了,还要花这么多钱,如果没有民政救助的医疗费,真是没办法活下去。”

    蒲江县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杨宗为告诉记者:“相比1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这6万多元只能说是缓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只要条件符合,罗秀蓉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以及补充救助。”

    为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建“缓坡”,让医疗救助制度惠及更多群众,正是成都在医疗救助政策上的一个创新,成都市民政局干部闵莉说:“在解决好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成都市及各区县拨出专款,用于低保边缘群众,大概估算,受益人数从过去的20万左右,增加到过百万。”

    2009年、2010年,新政交接的两个年份数据显示:2009年成都城市医疗救助支出2000万元,农村医疗救助支出近4000万元,2010年城市超过3000万元,农村达到6400余万元。统计的不只是孤立的数据,那张无形的但却贴心的“医疗救助网”正在向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慢慢铺开。

 
 
 相关链接
· 四川省政府正式审定批复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 第二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将于10月25日在成都开幕
· 成都至巴黎将开通货运直航 比原路线节省逾3小时
· 成都通过基地蔬菜直销让市民在节日买到便宜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