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神舟八号飞船:演练到位 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1日 06时59分   来源:新华社

火箭31日上午加注推进剂 神舟八号发射进入倒计时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王经国、黎云)执行神舟八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10月31日上午开始加注推进剂,标志着神舟八号发射已进入倒计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10月31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进行了火箭加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加注量计算、加注系统信号联调等。10时起,相继实施燃烧剂和氧化剂加注。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神舟八号船箭塔组合体10月26日上午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后,发射场组织实施了火箭、飞船功能测试及接口匹配检查、船箭地联合检查、首区合练及电磁兼容性试验等工作,并于10月29日进行了神舟八号飞行任务全区联合演练。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演练、合练,提高了组织指挥、实装操作、系统间协同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出现异常情况时故障原因判断准确、决策指挥果断正确、处置措施稳妥可靠,不影响发射窗口和任务进程。

    同时,发射场系统气象部门针对任务保障需求,采取了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多种预报手段,并实行了全区会商制度,在任务期间由气象专家组每天要对全区所有任务点的气象条件进行会商,确保为发射部门提供准确信息。

    此外,为了确保发射成功,发射场系统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梳理,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针对天宫一号发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零处理和举一反三,为执行神舟八号发射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载人航天发射场系统副总指挥张道昶说,经过前期准备和检查评审确认,目前发射场各系统技术状态受控,系统间接口匹配,设施设备功能、性能正常,各项安全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具备执行神舟八号发射任务的条件。

    31日下午,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看到,各系统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神舟八号飞船:演练到位 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

    新华社酒泉10月31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10月31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五次会议研究决定,神舟八号飞船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10月31日实施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

    目前,参试各系统技术状态正确,系统间接口协调,地面试验充分,各类预案演练到位,飞行产品和发射场设施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满足任务要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
神舟八号为未来载人飞行肩负验证使命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白瑞雪、黎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飞行将对未来的载人任务进行充分的技术验证和准备。

    按照工程交会对接阶段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试验,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武平说,神舟八号飞船与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要求。

    “虽然此次是无人飞行,但为明年的载人飞行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武平举例说,航天员太空锻炼设备、医学监测和健康维护设备等已经装上了天宫一号。

    武平还透露,执行明年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正在按计划开展交会对接任务训练。他们精神状态良好,训练和学习非常刻苦认真,训练的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窗口”发射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白瑞雪、王经国)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10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瞄准“零窗口”发射。

    武平说,为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这次任务中,提前4小时才能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武平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能力的不断提升,这种精确时刻的发射能够实现。

    武平对用于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作了介绍。她说,与将天宫一号送入太空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研制了新型整流罩,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案和制导技术,改进了助推器结构,增加了推进剂加注量,并对控制和故检等重要系统的计算机采用了冗余设计,发动机也采取了消除薄弱环节的措施。

    “与以前的长征二号F火箭相比,这次改进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具有运载能力更高、入轨精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特点。”武平说。

    发射神舟八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全长58.3米,起飞质量497吨,运载能力为8130公斤。

神八飞船多项改进迎接交会对接任务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李宣良、黎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迎接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八号飞船在前期飞船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进。

    “600多台套设备中,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变化。其中,新研设备约占15%。”武平说,改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新增和改进了一些设备;二是为提高飞船的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对部分系统进行改进,飞船具有与目标飞行器对接后停靠180天的能力。

    武平表示,通过这些改进和交会对接任务的飞行验证,将逐步形成标准配置、状态固化的载人飞船,为后续任务的组批投产奠定了基础。

    执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舱,有效活动空间5立方米,舱外安装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主动对接机构;返回舱是航天员座舱,配有降落伞和着陆缓冲系统,舱内配置了仪表板、指令板以及航天员手动控制手柄;推进舱是飞船的动力和能源舱段,安装了轨控、姿控发动机和太阳电池帆板。

天宫一号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李宣良、王经国)11月31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武平介绍,入轨后,为迎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共同实施我国空间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

    一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于飞行第4圈和13圈进行了变轨,进入到高度为354公里的近圆轨道。

    二是完成了平台在轨测试,特别是对交会测量设备、对接机构性能以及停控、倒飞等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平台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

    三是开展了科学实验载荷在轨功能检查,各载荷设备状态正常。

    四是进行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轨道控制和调相控制,现已完成了调相和轨道圆化,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转为倒飞状态,等待与神舟八号飞船的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47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八开启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 中国将继续致力和平利用太空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白瑞雪、李惠子)10月31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国际航天合作。

    武平介绍说,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中德科学家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双方科学家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联合实验1项。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对于推进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平强调,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的不断发展,在后续空间实验室、空间站阶段,中国将继续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开放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开展务实合作与积极交流,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一起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武平说,除了中德科学家的联合实验,天宫一号还将开展空间对地遥感探测应用试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试验等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近百种故障预案应对交会对接风险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10月3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程全体人员有信心控制和应对空间交会对接的风险。

    “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准确会合,精度要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武平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风险很大。从国际上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看,曾发生过飞行器相撞的事故。

    武平说,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应对风险:一是确保飞行产品高质量,不带任何疑点发射;二是以最为关键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反复的合练演练。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设计了各种安全模式,以应对预案外的故障。比如为防止两飞行器碰撞,设计了飞船撤退和撤离两种安全模式。同时,设置了安全控制点,制定了安全判据,以此有效控制风险。

    “我们对神舟八号发射和交会对接任务充满信心。”武平说。

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详解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过程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李宣良、田兆运)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10月31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详细介绍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过程。

    武平说,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将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31日上午10时,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已开始加注推进剂。

    神舟八号飞行主要任务是: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

    按照计划,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4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初始轨道,并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武平介绍,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远距离导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飞船经5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共面的330公里的近圆轨道,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自主控制段经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自主导航控制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自主控制飞行过程约需两个半小时。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其主要过程为:对接机构解锁,两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相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按程序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进入分离撤离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5公里以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此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

    武平说:“目前,执行神舟八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图表:神舟八号结构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 崔莹 编制

天宫一号建立交会对接姿态 为首次对接作好准备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宗兆盾、谢波)10月30日19时34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偏航180度,建立倒飞姿态,这标志着天宫一号已为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做好了准备。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在地面指令引导下,先后完成了多次轨道控制和平台在轨测试工作,于10月30日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形交会对接轨道。截至30日19时30分,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30天22小时。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备执行首次交会对接的条件。 >>>详细阅读

图表:神舟八号将于11月初择机发射  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 编制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解读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新华社酒泉10月30日电(记者 白瑞雪、李惠子、田兆运)神舟八号飞船即将起航、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即将拉开序幕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这次任务的意义、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及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

    周建平,1957年出生,湖南望城人,国防科技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主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详细阅读

神舟八号顺利进行了全区联合演练 具备发射条件

    新华社酒泉10月29日电(记者黎云、田兆运)29日下午,神舟八号顺利进行了全区联合演练。演练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顺畅,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工作正常,具备发射条件。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图表:神舟八号结构示意图
· 图表:神八将搭乘长征-2F遥八火箭进入太空
· 图表:神舟八号将于11月初择机发射
· 神舟八号顺利进行了全区联合演练 具备发射条件
· 神舟八号飞船将于11月初择机发射
· 神舟八号将于11月初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