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岛市打造“蓝色硅谷” 构筑走向深海“旗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1日 17时26分   来源:新华社

山东青岛市打造“蓝色硅谷” 构筑走向深海“旗舰”

    新华社青岛10月31日电(记者徐冰、苏万明、潘林青)“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沿海省份纷纷推进蓝色经济。日前,青岛市发布了其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进程。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青岛市面对蓝色经济的发展机遇,正在构筑国家走向深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领航科技兴海的“旗舰”。

    发展蓝色经济 科技兴海势在必行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沿海省份纷纷推进蓝色经济,科技兴海无一例外地被提到重要议程。

    在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主题发言中说,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包括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又比海洋经济覆盖的范围更广。可以说,蓝色经济是更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也是可持续的海洋经济。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启升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已经走在我国前面,把发展的战略目光投向海洋,我国总体上还要加快科技追赶的步伐。

    相关人士认为,我国目前发展蓝色经济还存在一些科技方面的“短板”:在很多地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还仅限于浅海、海洋产业形式比较传统、用海行为比较粗放,需要向新型海洋经济形态转变、向集约用海转型,需要走向深海、远海。

    比如,我国许多地区虽然不乏海洋科技人才,但结构不尽合理。在青岛市,海洋科技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开发人才的比例是3:1,80%的海洋科技成果流失到外地转化。此外,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着一些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我国有相当一批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是空白,还在生产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很低。

    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不久,青岛市便开始结合自身实际规划“蓝色硅谷”。李群解释,“蓝色硅谷”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在这一区域涉海机构集中、人才密集的优势,推动海洋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相互衔接,国内外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与经贸合作相互融合,培育海洋科技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的孵化中心、科研人才的集聚中心。

    打造“蓝色硅谷” 青岛市优势天成

    青岛市是一座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海洋是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青岛市最大的本土优势,为“蓝色硅谷”起航提高了高端平台。

    “打造‘蓝色硅谷’,青岛市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主持人管华诗说。这位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在青岛市工作生活40余年,深有感触。

    青岛市集聚了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7家国家级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1个国家级、17个省部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22艘海洋调查船,9个海洋观测站及10个海洋数据库;拥有涉海两院院士19人、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

    近年来,青岛市创造了众多领先的海洋科技成果: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全国50%;全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均起源于青岛市……

    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平台,青岛市还培育了初具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其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是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海洋防腐、生物质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

    在秋日的董家口港区,虽然工地上挖掘机、运输车还在往来穿梭,但它已成为一片“吸金”热土。截至目前,港区已入驻的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额超过700亿元,其中摩科瑞原油及通用码头等3个项目的投资额均超过100亿元。“港区的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及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它们。”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办主任陈世平说。

    “一区一园”撑起“蓝色硅谷” 构筑领航科技兴海“旗舰”

    位于青岛市即墨鳌山卫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国内在海洋领域内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其标志性建筑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已经在8月份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宣告完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基地。

    据介绍,青岛市正在打造的“蓝色硅谷”分为“一区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南起青岛市崂山科技城,北至即墨温泉镇沿滨海公路区域。“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在核心区内,三个功能区目前正在布局展开。科技创新驱动区重点建设科教、研发创新、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三大组团”,成为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成为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区则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完备的政务、商务和生活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已经和青岛市签订了协议,国家深海基地即将在年底具备开工条件,一批优势产业项目正加快在“蓝色硅谷”的实施步伐。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打造“蓝色硅谷”,其科技先行的示范作用、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发展的业态,将成为国家走向深海远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升蓝色经济层次的桥头堡,成为领航中国科技兴海的“旗舰”。

 
 
 相关链接
· 中国种子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
· 青岛:城管进社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青岛创新方式提高基层党建水平 打造基层党建品牌
· 青岛市前三季度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