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类文化的宝库”——奥地利国家图书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1日 22时01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维也纳10月31日电(记者 刘钢)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是一座奥地利人引以为傲的恢宏建筑。它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是当今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图书馆,历史可追溯至1575年。由于当时的皇帝卡尔六世决定,允许图书馆对外开放,这座图书馆也是当时少有的学术机构之一。直到19世纪,它一直保持着德语国家中最大图书馆的地位。1920年,皇家图书馆改称国家图书馆。

    今天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主体及阅览大厅建成于1726年,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图书馆的阅览大厅极具特色,被誉为世界上最华丽的阅览厅。大厅中间是卡尔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周围廊柱上是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极富皇家气派。

    大厅内,靠墙环立着直达天花板的书柜。古色古香的褐色木制书架上,不同年代的书密密排布,令人油然而生“书海”之感。仅大厅藏书就有20余万册,连通往陈列室的门上也嵌入了书架。穹顶和侧廊的巨幅壁画衬托着古老的书柜,使整个阅览大厅犹如一件浑然天成的大型艺术品。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其中,光是1501年至1850年的文献就有20万件。它也是世界上收藏莎草纸文献最多的地方,现有莎草纸文献约13万件。莎草纸是古埃及人从公元前35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用莎草加工而成。

    目前,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的藏品包括图书报刊、善本手稿、古版书、音像制品等8个大类,约300万种,700万件。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珍品,如《维也纳药学大纲》、《罗马帝国图刻版》、42行《圣经》原印本书,以及莫扎特、贝多芬、海顿等人的乐谱手稿等。

    图书馆内还收藏有360件最具奥地利特色的古乐器珍品,几乎囊括了17世纪以前所有种类的乐器。此外,还能见到海顿的拨弦古钢琴、贝多芬1803年钢琴、舒曼和勃拉姆斯用过的1839年出产的钢琴。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还有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很有价值的收藏,那就是中国书画。奥地利历史上一直与中国有着经济和文化往来,茜茜公主就曾是一位中国青花瓷的爱好者和收藏者。经过几代人的收藏,如今奥地利国家图书馆中存有一批珍贵的中国书画,其中包括目前全世界仅存4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中国第一部绘有经纬线的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中国明版孤本及清代稀有书籍。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现在更加重视对公众的服务。图书馆向所有年满16岁的读者免费开放;馆藏数字化工作早已启动;阅读、查询服务电子化也已经展开。图书馆提供联机检索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及国家联合目录查询,并可提供专用研究信息。读者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预订准备在阅览室阅读的图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服务大多免费,有些项目即便收费,也是非赢利性的,包括资料照相、复印和缩微服务等。人性化的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

    作为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奥地利国家图书馆目前还从事着约30项研究,并每年举办多场展览、专题讨论会、音乐会、报告会、朗诵会等活动。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堪称一座人类文化的宝库,但它带给人们的震撼不仅来自于其精美的建筑和博大的馆藏,更来自于人们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而付出的努力。无论朝代如何改换,无论战火纷飞还是颠沛流离,总有人为了守护文明瑰宝而奋不顾身,也有人为让更多民众受惠于文化遗产而无私捐献。正是他们的奉献,使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这样的文化宝库能真正属于全人类,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 胡锦涛同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举行会谈
· 胡锦涛主席出席奥地利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 胡锦涛开始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