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1月1日电(记者 党周、吴光于)当10月末的雪花飘落在黎明的结古镇,阵阵机械的轰鸣声将宁静的玉树从晨梦中唤醒。
地震19个月后,当巴塘草原再次泛起金黄,我们欣喜地发现,玉树已难觅劫后的凄楚,却在大爱与力量汇聚的三江源头,变得更加挺拔。
站在结古山上举目四望,“四横十六纵”的路网已见雏形,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一排排精致的民居错落有致,医院、商业区……一座座美丽的建筑在纷飞的雪花中,显得如梦似幻。
关怀
“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自从去年4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这12个大字,这句话已成为每个玉树人的口头禅。
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一项项符合科学发展的重建规划接连出炉,一系列与重建配套的经济政策纷纷出台,一条条着力于家园重建的应急措施不断实施。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2010年6月20日玉树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面对一年中只有6个月施工期、高寒缺氧和建筑材料运距长等诸多困难和矛盾,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及上万名援建人员与玉树各族群众群策群力、统筹谋划,以非凡的毅力、智慧和心血全力推进玉树灾后重建工作。
截至今年9月底,玉树灾后重建已累计开工887个项目,占重建规划总数的65%,其中,今年开工646项;已累计完成投资18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7.8%,其中今年完成132.9亿元。一批工程封顶或建成,有的已经投入使用。预计到年底,可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基本框架,为实现三年重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硕果
玉树县第二完全小学的操场上,五年级小姑娘卓玛班措静坐在塑胶跑道上目不转睛地望着新落成的教学楼。“教室那么大,楼房那么新,将来在那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她说。
如今的玉树,有着新颖外观设计和顶尖科技手段结合的学校是最抢眼的建筑群。
截至目前,全州47所重建学校已全部开工。其中哈秀、隆宝和红旗小学已交付使用,玉树州民族中学等17所学校已基本竣工。明年3月,转移到省内外就读的9000名学生将全部回迁,并在新校舍中迎接新学期。
10月22日,藏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称多县藏医院顺利竣工。
目前,玉树44所重建医院已开工32个。其余的医院和22个卫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来到海拔4300米的玉树县下拉秀镇,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映入眼帘。今年9月,随着中国中铁二局在此援建的466套农牧民住房竣工,67岁的江才老人一家迫不及待地搬进新房。“祖祖辈辈都住在土坯房里,这是我做梦都没有见过的好房子!”江才说。
一座座坚固、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陆续完工,为新玉树的建设增添了浓郁的康巴风情。
截至9月底,今年玉树灾后重建城乡住房已开工33859户,开工率达90%;目前已完工28719户,预计年内可再完工2739户,完工率将达到84%。
目前,结古镇十大标志性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格萨尔广场、州行政中心等5个工程已开工建设。湿地公园、两河景观带、博物馆、地震遗址纪念馆等项目正在进一步落实中。
商铺、商住房的各项基础数据和群众意愿锁定已全部结束,基础工作全面完成。172户商住房已全面开工。7个大型商业市场、5个中心商业区也已陆续开工。
在结古镇南郊的禅古寺地震遗址上,施工队伍正加班加点地加固该寺院的大经堂和千佛殿。而在7公里外的禅古寺新址处,190多间僧舍即将竣工,大经堂主体初见雏形。
目前,全州87座受损寺院已开工建设86座。
具有千年历史的东仓《大藏经》珍藏馆维修加固工程已经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包括格萨尔及三十大将灵塔和达那寺、文成公主庙、新寨嘉那嘛呢石堆在内的玉树州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加固工程已全面开工。
奋斗
2010年7月10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在结古镇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吹响了全面建设“新校园、新家园、新玉树”的号角。
大爱同心,汇聚高原,北京市、辽宁省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水电四家央企,克服重重困难,在玉树展开了大规模重建活动。
如果说灾后的玉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大干30天”“大干50天”“十月大会战”“百日会战”等战役中,各援建单位的建设者们则如同英勇的战士,展示了非凡的勇气与力量。
23岁的中铁二局建筑公司见习生谢涛,去年刚参加工作就主动请战玉树。在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极度缺氧的下拉秀,他肩负着45套农牧民房屋建设的管理工作。
他和农民工同吃同住。没有水喝,就凿河取冰;没有通讯信号,就爬上3公里外的山顶拨打手机;施工点食品匮乏,餐餐几乎都是土豆……艰苦的磨砺让这个80后青年迅速成长。“高原的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只有吃苦耐劳才能不负中铁二局‘开路先锋’的称号。”他说。
在玉树,正是有了无数个谢涛,一个个“玉树奇迹”得以在三江源头被创造,难以置信的“玉树速度”才能在雪域高原被书写。
从去年7月援建项目开工到今年9月28日,受高原气候影响施工时间还不足1年,北京市对口支援青海玉树指挥部承建的总共114项援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了90%的实物工作量。
在下拉秀镇,承担着1000套农牧民住房任务的中国中铁从接到任务到全面开工,仅用了3天。虽然施工期不到半年,但目前该批住房已基本完工。
在地处偏远的安冲乡,中国建筑援建的农牧民住房在20天内便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2.5公里的通村公路路基也在30天完成……
自强
扎西科赛马场西侧,一个颇为寂静的角落里,来自江苏的吕青海和妻子坚持经营着他们的帐篷缝纫店。
地震后,为了选择好的地段,吕青海带着家人搬了5次家。一个多月前,他通过西杭外来务工人员救助站来到这里。“搬进新房之前是不会再搬家了,西杭建委会的同志常来帮衬我的生意,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他说。
每天傍晚,为了方便过往的车辆行驶,西杭建委会主任巴东总会带着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人员修整门口的一条约4公里长的土路。“我们不能光等着别人来修,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他说。
在许许多多老百姓恢复正常生活的背后,凝聚的是众多基层干部的心血。
从震后的帐篷社区到10个片区管委会成立,再到今年成立11个片区建委会,在征地拆迁、群众意愿锁定等繁琐和困难的工作中,基层干部用汗水融化了一个个群众心中的坚冰。
如今,挨家挨户入户走访是西杭建委会群众安置组组长西都每天必干的工作。随着冬季的来临,群众的取暖、用电、防火、粮食储备是他最操心的事情。
“党员领导干部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是这场特殊战斗中的中坚力量和依靠基石。”玉树州委书记旦科说。
玉树州公安局副局长兼州交警支队支队长王成元,地震后不顾胃癌的病痛,连续奋战了30个日夜。
在无数个王成元的感染和带动下,群众中凝成了一股不等不靠、感恩奋进的自强精神。
在玉树最南端的囊谦县,毛庄乡的男女老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住房建设“千人大会战”。
在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干部组织数百名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灾后重建,户均增收3200元……
在这里,坚韧续写着玉树子民们的生生不息。即使经历磨难,他们依然如同巴颜喀拉山垭口上的经幡,越是有狂风暴雨,就越不会低下高昂的头。